石家庄市耕地占补指标首次拍卖
1500亩指标总成交价2.6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宋 钧) 12月14日,我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首次进行公开拍卖,共有11个县(区)政府和管委会参加竞拍,争夺10宗共150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总成交价格达到2.6亿元,平均单价为17.34万元/亩。
“通过建立公开交易平台,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进行公开拍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项目建设指标的新途径。”裕华区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确定的一项很重要的耕地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依法占用耕地时都必须补充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如果本地区后备耕地不足,则可以购买其他地区耕地指标,以满足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
“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进行公开拍卖,是优化我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对于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全市补充耕地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大县,通过实施占补平衡项目,除了满足自己需要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指标公开交易创收,破解土地、资金‘瓶颈’问题。”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杜敏海表示,今后,市国土资源局将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公开拍卖办法,使公开拍卖更趋合理、公平,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需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