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风天津12月29日讯 从12月24日召开的项目启动会上获悉,由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承担的“先进膜材料与膜集成工艺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是渤海新区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沧州市第一个由本地企业作为主承担单位的国家科技项目。对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与“863计划”、“973计划”并列的三大国家科技计划之一。该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主要解决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
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经过经经筛选,优中选优。“先进膜材料与膜集成工艺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就是经过可行性论证、课题评审及预算评审评估等多个环节严格审核,最终脱颖而出。这个项目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招金膜天有限责任公司等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完成。作为主承担单位,绿源公司将负责项目中的“煤基碳吸附技术与高浓化工废水有机质能源化技术开发”、“千吨级高浓度化工废水有机质能源化与无机盐资源化集成技术示范装置的建设”两个课题,预计可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997万元资助。
据了解,化工废水主要包括循环冷却废水和工艺废水。其中,工艺废水多为高浓度废水,是全球公认的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也是对环境危害最大的废水。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运行成本高昂。特别是近年来,化工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很多,许多化工企业处于微利保本的阶段,如此就造成了化工行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取舍两难的困境。为突破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这一瓶颈,实现区内化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绿源公司与其他单位成立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难题进行技术攻关。
本项目是用煤基炭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对饱和吸附剂的焚烧无害化处理,回收蒸汽实现了污水的能源化;用电膜技术提取污水中的盐制取酸和碱,实现了无机盐的资源化,改变了传统化工污水处理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现状,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治污成本。本项目示范工程建成后,可彻底解决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污染问题。
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18年水处理经验的科技企业,始终致力于污水处理研究。从生活污水到高浓化工污水,再到污水能源化,绿源不断攻坚克难,引智创新,挑战污水处理难题。近年来,绿源集中力量关注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问题,在渤海新区先后投资建设并运营了圣捷污水处理厂、金牛化工污水处理厂和黄骅污水处理厂,为渤海新区水资源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等国内知名专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秘书长胡迁林,渤海新区领导张立忠,沧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临港开发区有关领导,承担项目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皮家琪)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