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斌 通讯员贺川、黄海燕)笔者日前从唐山市工信局获悉,近年来,唐山市多种措施推进民营企业发展,使得民营经济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截至2015年底,全市形成超100亿元产业集群7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3个,市场主体达到35.25万户,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近70%,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
2015年以来,唐山市先后出台了《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实施方案》《工业领域创新稳增长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扶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同时,全面落实“三公开、三清单”制度,行政许可、非许可类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三类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304项减少到149项。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依托省市19家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7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家省级民营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提供创业辅导、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多项服务。同时,该市还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银行对企业授信额度达1400亿元,新增上市民营企业6家,直接融资2040万元。通过大力优化政策、法制、投资、融资等环境,唐山市民营企业块头增大了、数量增多了,全市超100亿元产业集群7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3个,市场主体达到35.25万户。
针对唐山市多数民营企业产业低端、产品低端、技术低端的现状,该市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他们出台了《唐山市工信系统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方案》,明确了产业承接重点,细化了工作任务。在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强与京津两市联系沟通,做好产业承接。狠抓技术改造推动民企创新,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88项,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26项,在民营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同时,市财政出资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资源,组织25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和10名后备人才参加专题培训。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242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8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累计达16家。
通过正向激励和市场环境逆向倒逼,引导民营企业逐步转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全市大力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改造,一批民营工业企业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组织开展燃煤工业锅炉改造行动,推进微煤雾化等高效煤粉技术试点示范,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工业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唐山文峰轮毂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31个项目列入省节能减排增效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丰钢铁等8家民营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其中6家能源管理中心建成投运,年可节能29.6万吨标准煤。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实施电机及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风机、水泵、空压机等重点高效节能设备。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