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娱体 > 娱乐 > 正文

导演郭宝昌侃微电影:小制作背后要有“大精神”

来源: 新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华社上海1月27日专电(记者许晓青)“别看微电影什么都小,小投入、小制作、小故事,它的背后其实蕴含了"大精神",我们也应当为微电影注入"大精神"。”曾导演《大宅门》等影视作品的导演郭宝昌近日在上海接受专访时说。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上,年近八旬的郭宝昌担任评委会主席,与秦怡等几位老艺术家一起热心关注新人新作,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研究近年来社会各界创意生产的微电影。郭宝昌说,微电影代表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应当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鼓励更多的普通人拿起摄像机,尝试影视创作,意义深远。

科技进步让拍电影不再神秘

“如果说,回到20年-30年前,电影还一直是一门"贵族艺术",对普通人充满了神秘感,但随着科技进步,壁垒被打破,门槛在降低,普通人也可以拍摄、剪辑出自己的电影,起码可以是一部微电影。”郭宝昌说。

他为80部参加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的入围作品逐一写下评语,感慨影视创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参赛作品中,既有王小帅、侯咏、黄渤等业内知名人士的“业余”作品,也有残障人士、青少年的影视处女作,其中最小的“导演”只有10岁。郭宝昌说,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这都与技术门槛降低有关。

微电影可以释放大能量

“微电影本身,就是要微言大义。”郭宝昌对获首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微电影《锔》大加赞赏,他说,锔碗、锔锅这样的传统手工艺,看似只是一门技艺,但从普通人的视角拍出微电影来,已经超出了手工艺本身的文化意蕴。

郭宝昌为此写下了长达三页的评语。他认为,长篇电视剧和电影的容量固然巨大,但微电影的拍摄,更具有先锋性、实验性,更密切关注现实,虽然“短、小、微”,但是蕴藏的能量巨大、潜力无限。

他还谈到,在微电影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初出茅庐的新面孔,有些是戏剧院校的在校生,有的甚至没有任何面对镜头的经验,但可以从一些原生态的“路人甲”眼里,看到纯真的东西。“这种气息是今天很多所谓的明星大腕所不具备的,微电影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回一种健康而清新的美。”

希冀拍摄百年文学“微经典”

谈及自己的创作,郭宝昌说,受年轻人参与公益微电影节热情的影响,自己今后也不排除尝试掌镜一部微电影。他举例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微小说《一件小事》,描写了“我”和车夫面对车把擦碰到路人老太太后的不同反应,来展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精神面貌,短短的千字文,其实就是一部微电影的好脚本。

“在今天的文艺创作中,微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以及其他短小的经典,都可以通过拍摄门槛较低的微电影而"复活",除了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或许也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命题作文。”他认为,拍摄“微经典”,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复活”经典的同时,更可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精神”。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