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戴绍志 通讯员吕卫东)室外寒风习习,沧州市区惠民家园廉租房小区里却暖意洋洋。住在乔迁近3个月的新居内,胡福荣喜上眉梢,“我们家以前租了一处比较旧的两居室,一个月租金要1000元。现在这套52平方米的两居室,加上地下室的费用,每月只有172元租金,而且不用担心房东涨房租到处搬家啦!”
2015年,沧州市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看质量、分配保公平、运营重管理,全市去年开工项目91个、22404套,占目标的101.8%。其中,保障房项目31个、6504套;棚户区改造项目60个、15900套。
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该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连续五年列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强力推进。为确保任务完成,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印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方案》,将全市任务目标逐项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要求严把时间节点,按质按量完成全年任务。为加快工作推进,完善了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查和市安居办日常督导相结合的跟踪督导机制。推行处级干部分片包县、包项目督导机制,并将全市所有保障房的开工、竣工、分配项目全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每周印发督导清单,明确督导重点。每月通报项目确定、开工、竣工、分配入住等指标排名,对进展缓慢的县市,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
坚持阳光操作,确保公平分配。努力提高“入住率”,确保不出现闲置问题。完善了《住房保障准入条件须知》,统筹各类房源,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住房救助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把收入线标准由1.2倍以下调整为1.5倍以下,取消户籍和社保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享受住房保障。项目竣工前3个月制定好分配方案,根据家庭收入、人员等情况,完成轮候排序。具备分配条件后,将保障家庭确定到具体房位,形成“人等房”。竣工后半个月,把钥匙交到住户手中,住建、物业、居委会现场办公,协助保障家庭搬迁入住。完善配套设施,保障房小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年列入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实施,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实现了与项目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交付。协调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按项目编制投资计划,做到“资金总量不打折”“拨付时间不延后”。
实行阳光分配。邀请纪检、审计、监察部门全面介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代表全程监督,公证部门现场公证。对困难家庭分类保障,对特殊群体和年长者优先抽签照顾。在户型选择方面,按照家庭人口结构,分别配租一居室或两居室。市本级分两批完成惠民家园、福馨家园、祥泰家园3个小区、4055套公租房分配。保障家庭入住后,全面推行日常检查、年度审核、群众举报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住建、民政部门联合街道、居委会对住户的住房、财产情况定期复审,2015年全市清退不符合条件家庭55户。
创新物业管理机制,强化后期管理。随着大批保障房的分配入住,后期管理摆在了更为突出位置。经过探索,该市建立了“政府主导”不缺位、“社区参与”补好位、“物业服务”全到位、“居民自治”摆正位的“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制定了保障房《物业服务办法》《考核奖惩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物业服务情况全程监督、年终考核。为减轻保障家庭经济负担,每月按0.2元/平方米收取物业费,按照该市一级物业服务标准每月0.95元/平方米付费用,差额部分财政兜底;有线收视费,低保家庭减半收取,其他家庭每月减收6元,让住户花最少的钱,享受优质的服务。同时,成立独立的社区居委会,参与小区管理,免费安装体育设施,建立残疾人康复站,购置轮椅供残疾人免费使用。定期组织文化演出、厨艺大赛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物业服务,把后期运营和物业管理,列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事项,公开选聘物业企业。优先从保障对象中聘用物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已经投入运营的3个小区、总面积15万平方米,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与新增机构和人员相比,每年节省财政资金50多万元。同时,小区还成立住户委员会,履行住户管理职能。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