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独立思考是阻止“文革”重演的堤防

来源: 文: 储朝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一次在广东的一所大学作讲座,其中提到要独立思考,讲完后有位大学生站起来提问道“储老师,您说独立思考社会是不是会变乱?”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不合逻辑,但确实反映了当下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效果,我只好反问:“您说‘文革’是大家都独立思考的结果,还是大家不独立思考的后果?”

中国官方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的定性已十分明了。50年后,“文革”的幽灵至今仍然在纠缠着中国人,在50岁以上的人中,不少人中了“文革”的毒至今尚未彻底消除,极少数人公然提出要为“文革”翻案,或为“文革”唱赞歌,即便一些人意识到“文革”是错误的,明确反对“文革”,却习惯于以“文革”的方式方对“文革”,出口就是谩骂,要么就是两极思维,非白即黑,不讲理,不遵法。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又大多不知道文革的历史事实,对“文革”的免疫力极低,常将那个时代与青春激情联系起来,幻想以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当下的腐败等社会问题。

实证调查更证明,当下校园里大量存在的暴力事件是与“文革”残留有直接关系的,对校园暴力的忽视与经历“文革”的人习惯于暴力,对暴力的敏感程度低、习惯于以暴力方式对待孩子或他人直接相关;同时,对校园暴力处罚不力又是与整个社会法治不足直接相关,这也是“文革”无法无天历史的过程后效应。

在校园里,至今还流行着“文革”遗留下的一种做法,就是在班级或学校里一方面树立一个大家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定下一个或若干个“坏孩子”。其实,那个“坏孩子”并不真实存在,或干脆是个假设,教师觉得这样班上的工作就好开展了,既有学习的榜样,又有反面教材,全班同学就能团结奋斗,方向明确。于是,深入到一些学校的班级便不难发现,即便幼儿班的孩子也能说出谁是班里的“坏蛋”,在中小学的各个班级,总会有一男一女因为智力、相貌、家境、或仅由于教师的某一次的态度、某一个眼光等等因素而成为班里共同的嘲笑对象。同学们还从对他们的嘲笑捉弄中获得快乐。

对于这些集体冷暴力、语言暴力或眼神暴力,人们并不会有任何怜悯或者忏悔,并不觉得自己对他人失去了起码的尊重,并不认为这属于自己的心理变态。反而有一些同学因为在共同的类似行为中加巩固彼此间的“友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文革”流传至今的遗产。

简言之,“文革”在当下社会还有较重的“残留”,当今社会确实有一些人对“文革”的深情怀念,“文革”思维仍大量存在于当今社会,“文革”方式仍是一些人熟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文革”有可能部分或局部重演也绝非危言耸听。

从教育立场上,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是阻止“文革”重演的堤防。要破除一些人对“文革”美梦的怀念,防止“文革”悲剧的重演,就必须还原“文革”历史的真相,通过公开历史档案、开展学术研究,把“文革”历史形成的整个过程告诉青年学生,进而反思“文革”的历史教训,揭露“文革”中形成的极权主义与个人崇拜现象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历史根源,使青年人获得真实的、而非扭曲的历史观。

“文革”中教育受到的伤害最大,教育在反思和防止“文革”中更应自觉地担当责任,保障公民平等的基本权利,从尊重身边的人开始尊重人的基本权利,防范“文革”思维蔓延。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