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10位企业家:我所理解的供给侧改革

来源: 正和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供给侧改革,当下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最热的高频词,但是对于这个新词,能真正“读懂”的人,并不是很多。

就在前不久,《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参与今年两会的百名企业家进行调查显示,对其基本不理解和有初步把握的企业家占比分别为8.1%和46.8%,而有明确认识,在考虑如何指导企业实践的企业家占17.7%,具有一定前瞻性,已提前一步在实践中的占27.4%。

由此可见,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对供给侧改革没有足够了解。于是,岛君特意选取了一些典型企业大佬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言论与实战,供各位参考,愿入你心。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资料图片)

▌华为任正非: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

任正非说,华为走到今天,就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

任正非说,现在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你不提高品质,就会驱赶老百姓到国外去爆买。他日前见了日本代表团,他们很开心。这几年中国人到日本去抢购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人民币!3万亿人民币呀!这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呀!他曾经在日本眼目睹这样的事实,那么多大巴士,载满了中国人,在日本狂购。都说国内市场在萎缩,怎么中国人这么巨大的购买力就外流?这是我们企业界的耻辱!

任正非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厚积薄发。你一味低价,就没有好产品。而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企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把他们逼出中国,到日本等国去狂购。(备注:本部分内容为著名管理专家王育琨的转述)


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正和岛岛邻

▌吉利李书福:千万不能忘掉市场、忘掉需求

我怎么理解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就是要提高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对企业家而言,理解供给侧改革该注意什么?千万不能忘掉市场、忘掉需求,因为市场供给和需求是分不开的,好比地球和月亮,能分开吗?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


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资料图片),正和岛岛邻

▌复星郭广昌:要有能令人尖叫的产品

首先,今年(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几点重要举措:下决心梳理产业结构和过剩产能、为企业降成本、为企业家和社会提供稳定合理的预期、稳定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都非常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其次,尽管经济增速在放缓,也存在一定的压力,但现在大宗商品长期处于低位、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到合理区间、国内金融与全球市场打通,仍然有许多优势条件来支持企业更大胆的转型发展。

第三,与过去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不同,国内老百姓的消费在上升,特别中产阶级在快速崛起。现在大家提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说明一点:只要有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具有产品力,能令人尖叫的产品,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正和岛岛邻(资料图片)

▌阿里马云:供给侧的核心是改变自己适应别人

其实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改变自己适应别人。其实供给侧的改变,不仅仅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政府如果改变自己的流程,改变自己的工作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企业也一定。我们今天原来的模式是B2C,企业自己的想象,我认为客户需要什么,我想象市场要什么,生产出东西去找市场,而未来的变革是消费需要什么,按需定制,但规模柔性化定制,必须要改革自己去适应未来,而不是改变别人适应自己,其实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我个人理解阿里巴巴讲了很多,在20世纪的时候,整个生产制造业的模式是只有B2C,而21世纪最大的变革是C2B,一切按需定制,这个就是供给侧,如何在供应方面改变,如何改变自己的流程,改变自己的文化,改变自己的组织,甚至改变自己的人才架构来适应外面的需求,这是对的。


董明珠,格力集团事长(资料图片)

▌格力董明珠:要勤劳致富,不是投机致富

如果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减库存、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品,我觉得还是简单化了,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的重点是要让更多的人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我一直说,供给侧的改革,还要有一个思想的转变。企业家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政府给政策,我们企业就能活下去,我认为政府要加大力度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用市场的杠杆来调动经济发展,我觉得这能够让我们企业有更好的成长。

现在供给侧改革过程当中,我个人想应该加一点,就是勤劳致富,不是投机致富。要脚踏实地,认真做每一件事,有人认为享受就是幸福,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劳动就是幸福。我在格力20年来,我没有休过一天年薪假,平常怎么生活,除了睡,睁开眼睛就是格力,这就是我个人的价值观,我不强调别人跟我一样,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要求,不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像你这样子,因为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不能忘了,就是勤劳致富。


陈东升,泰康人寿董事长

▌泰康人寿陈东升:供给侧改革就是一次市场化更深入的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推内需,内需就是消费,消费就是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说得重一点,就是一次市场化更深入的改革。

为什么出现供给侧的问题?因为过去我们重视GDP,不追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才形成大量的低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

所以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市场深化改革,就是放弃过去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实际上是市场化更深刻的改革。谁知道消费者有需求?企业;谁来预测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谁来为企业做决策?企业家。所以我刚才说,企业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马国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资料图片)

▌武刚马国强:创新和成本

我觉得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英明,也非常及时。从钢铁行业来看,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调整我们如此庞大的产能中,还有相当数量不符合需求,我们虽然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看2015年我们仍然进口了接近1200万吨的钢材。从行业来看,一个是要调整我们的结构。第二要去产能,让我们产能跟需求从量上、从结构上要匹配,这是从行业来看。

从企业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成本。

创新,作为钢铁企业,除了满足既有的消费,我们还应该创造钢材的需求。落实创造钢材的需求,比如这次城市经济工作会提出的,要大力推广装配型钢结构的住宅。我们现在修路、修桥、盖楼还有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如果我们钢铁企业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让我们将来的桥、楼都用上钢结构,这对钢铁行业、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这是我们要创造的需求。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钢铁来说还是成本。我们要创造需求,要引领更多的下游行业用钢。所以我们成本一定要满足下游的期望,一定要把我们的成本降下来。所以我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钢铁行业来说,无论从全行业,还是从各个企业来看,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徐和谊,北汽集团董事长(资料图片)

▌徐和谊: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只是表象

首先,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是针对我们国家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在于解决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增长方向转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它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的一个主动的选择,它还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必然要求。

所以我理解供给侧改革有这么三个层次:一个是转化这些落后的供给,第二个是升级现有的供给,第三个就是创新新型的供给。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但供给侧现实的载体我想它是包括我们汽车行业在内的这些所有的实体企业。最近几年,汽车的市场需求结构在不断的变化,整个汽车行业的供给结构升级却相对的缓慢,产能过剩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这才是当前我们汽车行业问题的实质。


陈爱莲,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资料图片)

▌万丰奥特陈爱莲:大力发展物联网

陈爱莲认为,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凸现“中国制造”的“小、散、乱、弱”缺点,故业界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创新模式,构建“云、网、平台”三大基础设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备基石。

通过“云、网、平台”发力构架物联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期望能达到:产业、技术、数据和技术的无边界融合;标准化、规范化的大物联网开放体系;安全、易用和可靠的服务;驱动大数据服务本质改变和突破;形成C2B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核心技术。最终实现无所不达的物联网接入,形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和无所不能的物联网智慧。


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资料图片)

▌娃哈哈宗庆后:建议制造业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主要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现在需求减少了,出口受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为此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为我们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因为国家社会财富的增加,最终来源是实体经济。只有制造业强盛,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富强。

娃哈哈很早就实现了自动化,并一直往智能化方向发展。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应从产品形式、产品质量、产品适合度上调整,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建议制造业去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在技术改造、技术水平上进行提升,从“量”上转到“质”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质量,使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