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年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以来,进一步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资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有20万人通过培训实现素质提升。
农民点餐,政府埋单
“以前参加培训,养牛、养猪、养鸡不分,讲课的滔滔不绝,听课的昏昏欲睡,现在可实用多了。”临汾市洪洞县秦堡村蛋鸡养殖户滑安邦说,去年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他收获颇多。“从育雏、饲料到监测、防疫,再到管理、营销,学的都是能用上的东西。”
洪洞县农委副主任徐清信说,为了让培训切合农民需求,县里推行了“菜单式”培训,先通过大规模摸底了解农民需要,再根据摸底情况分类设置培训课程,让农民自由选择。一些培训班还探索实行了分段式培训,将原来一次性集中培训分解为两三次应季培训,方便了农民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用结合,受到农民欢迎。
山西获批试点后,将每年培训10万新型职业农民列为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并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力争到2020年共培训70万人。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薛志省说,培训过程中,该省结合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实施精准培训和弹性培训,培训什么、什么时间培训全由农民说了算,更加注重培训实效,改变了过去只管培训不问结果的局面。
近年来山西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省里把培训内容分成20多个门类,通过公开竞标选择了12个培训基地,不同基地承担不同的培训内容并向农民公布;在各市县,因需、因材、因时施教也成为普遍做法,一些市县将参训农民的吃住行费用全部承担,农民形象地称之为“农民点餐,政府埋单”。
从课堂到地头,从大户到农户
刚过而立的冯建宁如今是大宁县中宁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大学毕业不久的他放弃省城的工作,回乡接管了父亲的核桃园,几年下来干得有声有色。他告诉记者,农民培训帮了他的大忙。“以前父辈们种核桃重栽轻管,产量上不去,我参加培训后,跟着专家在田间学剪枝、学管理,才真正入了门道,掌握了技术。”
不仅如此,培训班还外出参观“取经”。冯建宁告诉记者,自家的核桃经过精心管理达到了亩产200斤,可去年到山西省农科院隰县推广站考察后,发现那儿的核桃亩产高达700斤,而且果园管理全部实现现代化,对他的触动很大,也让他明确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重实践是山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个特色,省里硬性要求实践实训不能少于培训内容的2/3,各地也普遍反映实训课程更受农民欢迎。”薛志省表示,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业企业,不仅是为农民掌握技能更便捷、有效,也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与其他试点相比,山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大特点是人群覆盖更广。山西省在培训好“大户”的基础上,也把更多普通农户纳入培训范围,通过面上的培训使条件较好的农户成长为新型经营主体。吕梁市、天镇县等贫困地区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护工、家政等技能培训,将培训转移贫困农户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
扶上马,送一程
晋中市榆次区庞志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村里合作社理事长杜清福一直为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烦恼。最近在区农委的帮助下,杜清福争取到了48万元贷款。“像这样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惠农政策倾斜的对象。”榆次区农委副主任寇文斌说。
“农民穷在素质,困在技能,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很高、很有效的投资。”山西对农民的投资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培训和生产经营的扶持上,还延伸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对农民投资的多渠道、宽领域、广覆盖。近年来,山西先后实施了两轮“五个全覆盖”、每年为农民办五件实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等项目,投资金额超千亿元。
对农民的投资,给山西“三农”调结构转方式带来很大空间。山西粮食连续五年获得丰收,总产年均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5.2%,蔬菜、果品、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较2010年缩小0.57,降至2.73。“十二五”期间,全省还实现了220万贫困人口脱贫,2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晏国政 马晓媛)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