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到,五年间,北京市共评定了“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556家,对它们进行了分级动态管理。
标准体系覆盖
农业全领域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先后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500多项,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其中,产前重点突出管理体系建立、内部制度健全、生产前期准备以及产前籽种、种苗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从品种鉴定、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标准和规程,将农业生产产前的各项管理和规范融入到各必要环节,建立企业自控体系;产中重点强化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按标准使用和安全控制,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技推广组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标准化的全覆盖,重点鼓励建立企业标准,并进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手册;产后重点突出产后各项技术标准的应用规范、产品标准、检测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
规范农业标准化
基地建设
北京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农业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科学指导和考核,从产前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检查与控制,产中生产过程监控、关键控制点监管,产后产品质量安全抽测、分级、包装、贮存的抽查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规范标准化基地建设。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指南”,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施区县标准化工作整体推进措施,在(区县)开展以产业、乡镇和区县为单位的标准化整体推进工作,使全市标准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五年评定
优级基地556家
本市制定了《农业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基地长效监管与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分级动态管理。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全市农业标准基地就建设主体、基本条件、组织管理等10个方面52个分级评定点进行等级划分与评定,并对生产农产品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基地实施一票否决,将农业标准化基地评定为优级、良好级、达标级3个等级,扩大优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五年来,全市共评定了“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556家。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