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降本减负沈阳按下提速振兴“活力键”

来源: 辽宁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一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规模最大的降本减负、让利企业行动,正在备受关注与期待的东北振兴主战场———沈阳,全面展开。

7月1日,涵盖收费、税收、审批、融资、用地、用工、采购和流通7个方面的沈阳降本减负20条开始正式施行。这是继6月1日减免35项涉企收费之后,沈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面振兴,密集出台的新一轮重磅举措。

事实上,早在七八天前此消息传出时,“沈阳”“降本减负”“400亿”就成了各大搜索引擎上的热搜词。这20条新政缘何引得社会各界如此瞩目?

新一轮东北振兴亟待提质提速,工业重镇沈阳如何破解让企业裹足难行的成本困局?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不减的政府财政怎样兑现诸多减免承诺?20条新政直捣阻碍发展的各种可见“病灶”、隐性“痛点”,企业能否真正受益?

“尽管各方关注点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20条新政传达出了沈阳市委、市政府降低企业成本的决心,企业因此增添了自身发展的信心。”一位小微企业主这样认为。

以壮士断腕之举助力企业降本减负,沈阳按下提速振兴的“活力键”。决心背后,是国家政策清晰导引,省委、省政府鼎力支持,沈阳市决策层“能为、想为、敢为”担当意识的充分体现;信心背后,是众多企业活力重燃、再展老工业基地风采的雄心彰显。这是20条新政助力企业降本减负400亿元之外,无法计算出估值的实打实红利。

直指弊端 政府减收削权激发市场活力

很多评估检测项目,往往要提供同样的材料、走相似的程序,但每次都要从头到尾走一遍、支付一笔费用。重复花钱之外,更是牵扯精力。

6月1日,这一让企业不胜其烦的评估之痛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终结。沈阳市决定在中德装备园打造东北地区首个“零收费”产业园区,实行3个方面“零收费”政策,即:除资源类、补偿类收费外,涉企的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征;免征工业项目、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环评、能评、安评等审批事项,实行区域集中评估评审,由政府购买服务。

仅仅一个月后,7月1日,沈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暨降本减负20条正式实施。其中,在中德装备园首推的“零收费”政策,扩大到全市14个重点经济园区,惠及企业近5万户。

对企业而言,降本减负20条算的是笔怎样的账?仅以基础设施配套费一项为例,建设1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企业就可免交70余万元的配套费,省下来的资金可以更多投向经营与创新。据初步估算,降本减负20条可直接和间接减轻企业负担400亿元。

企业成本降了,政府权力少了,提供的服务、财政支出还要大幅增加。沈阳用政府减收削权,撬动社会创业创新动力、市场活力的喷薄释放。

前所未有的惠企之举,源于顶层设计与企业呼声的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及税费、融资等成本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辽宁省也将降低企业的人工、财务等成本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而,要降低这些成本并非易事,考验的是政府有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突破的智慧和让利于民的决心。

去年初及今年上半年,沈阳市先后开展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大调研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通过与重点企业座谈、对千余家企业实地走访、发放万余份调研问卷,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力和赢利水平较弱、工业企业本地配套率偏低等问题集中凸显。更为紧迫的是,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负担加重、成本上升对企业尤其小微企业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降成本的核心本质在于深化改革。瞄准各种困扰企业成长、羁绊经济发展的弊端、障碍,沈阳市委、市政府增强改革定力、聚集改革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抓实目标任务,制定出台包括“20条”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接连打出降本减负“组合拳”,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直捣“病灶” 打出“组合拳”破企业成本困局

就在降本减负20条全面实施的前两天,6月29日,将全市37个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一处的沈阳市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

相关业务处室由原来的26个减至14个,精简比例达46.2%;审批人员由316名减至112名,精简比例达64.6%。市行政审批局的组建,为降本减负20条政策迅速“落地”搭建起体制机制平台,标志着沈阳在“放管服”工作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通过打造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要件最简、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沈阳将为全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事实上,以问题、需求、成果为导向,靶向施策的降本减负20条,已经让沈阳走在了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列。

针对备受关注甚至诟病的基础要素价格问题,“20条”明确:对于红线内住宅及工业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管网配套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施定额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审核,合理确定工程收费标准。

目前,沈阳水务、房产、供电、燃气等企业部门已经出台细化措施,确保降本减负政策落得下、落得实,真正让企业受益。比如,普通住宅红线内给水工程价格由7160元/户降到6500元/户;工业供热工程费在去年收费价格基础上降低5%至10%;新建住宅供电工程开工前,一次性交纳供电工程建设费的,享受不超过10%的优惠;降低燃气配套工程的维护、维修、运行费用,预计今年可让利约6000万元。

针对企业采购、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沈阳通过实施优质产品采购补贴政策、开展产业链配套对接等活动,提升重点工业优质产品配套率,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沈阳市政府每年将拿出约1亿元资金,鼓励在政府采购、招标采购和工业企业间配套采购中使用沈阳市工业优质产品,预计这将推动沈阳市工业企业本地配套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瞄准制度性成本给企业造成的隐性负担,沈阳以放权、削权为经济发展打开“便利之门”。市长潘利国这样阐释,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首先要从政府自身做起,必须切实从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需求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

去年至今,沈阳市本级行政职权精简了61.7%;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削减32%;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削减23%。据悉,近期沈阳还将再取消、下放、调整62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创建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预计本月内将全面实施网上审批。

直达受益主体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的400亿元降本减负“红包”,能否及时、精准地交到企业手里,改革红利能否迅速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红利,关键还在于政策落实能否冲破“最后一公里”的束缚,直达企业主体。

6月30日,沈阳市24个委办局负责人齐聚一堂,就降本减负20条惠企政策向新闻媒体作逐条逐项解读,回应社会关切,解答热点问题。据悉,这20条政策相关的配套细化措施将于近日向社会公布。

据悉,在降本减负20条政策制定出台的同一时间,沈阳市已经就每一条措施落实了责任主体。为防止企业因未及时了解或理解不到位而造成享受不到政策的情况发生,沈阳市还将采取3项举措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一是沈阳市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二是充分调动市直各部门积极性,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模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三是要求各区县(市)政府及经济开发区负责同志进入企业、项目工地,讲解政策具体内容。

此外,沈阳市还编制了降本减负20条政策解读手册,在手册中每条政策措施都标注了对应的解读人、解读部门和具体联系方式,市民或企业有不清楚的地方、发现不落实的情况,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相关部门反映。

为切实解决政策从决策到行动的滞后问题,杜绝政策执行难、执行慢、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沈阳市将通过开展多种举措,提高降本减负20条政策的落实速度和准确度。

沈阳市将对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面向全国范围内招聘一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和评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学者以及各商会等组成社会力量评估团,进行政策落实评估……通过编织构筑一个实时、立体的监督网,确保每一条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深处着力,精准发力,执行有力———有专家评价,沈阳之举无疑抓住了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为从根本上构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型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作出了有益探索。(记者/张艾阳 金晓玲 郭 星)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