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巍、谭继涛 记者解丽达)7月15日上午,霸州市下坊村村委会大院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半年农事结束,村集体成立的兴农种植合作社开始给大伙儿分红。“上半年每人400元,我家12口人,今儿领到4800元钱。”63岁的村民魏洪水告诉笔者,比起过去自己耕种,他们家土地入股后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下坊村地处东淀溢流洼,土地不是涝就是旱,收益很不稳定,村里一半以上的农户早已不再以种地为生。看到村里的大量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低的现实状况,2013年8月,下坊村两委决定重新整合集体土地资源,成立村集体所属的下坊村兴农种植合作社,吸纳全部村民入社,发挥土地最大效应,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成立合作社,是全体党员和村民大会集体通过的决定,大伙儿积极性很高!”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杜朱勤告诉笔者,村两委筹措25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农机站,购进了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喷罐等农机设备,并建造了粮食烘干塔,打了6眼深水井,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合作社还多次请农业技术人员讲解新型种植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化操作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仅雇佣5名社员就能完成全村4300多亩土地的日常田间管理。大部分村民将土地交给合作社,便可谋求第二职业,坐享土地入股分红的收益。
“我们给土地全部投了农业保险,即便绝收也保证农民每亩300元的年分红;正常年景每亩分红700元,多收还可以多分。”现任村支部书记杜小刚介绍,经过四个粮食收获季,兴农种植合作社已连续两年给合作社社员即全体村民分红,按照每人入股合作社土地1.5亩测算,每年每人分红为1050元。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