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霍钢杰/文图
抗洪救灾显真情,军民鱼水一家亲。7月27日,驻石部队官兵1300多名官兵挺进井陉县抗洪前线,在小作镇、天长镇的9个受灾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作战,开展清淤排水、疏通河道、加固堤坝、检测防疫等救灾工作,共完成清淤11580方、清理路障3500方,清理庭院338户。与此同时,村民也纷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展自救工作,目前该县境内的道路、水电已基本恢复,群众的吃穿住行均有保障,军民正在齐心恢复家园。
挖淤泥:
机械进不去的地方 有救灾官兵
27日下午2点多,井陉县天长镇南关村村内的一条小巷子里,19个士兵正满身冒着热气。他们脚踩作战靴、身穿作训服,面对着巷子内膝盖高的淤泥,不断地利用手里的铁锹向前掘进。此时,正好一个小战士满头大汗地往外推小车,记者问了一句:“以前用过独轮车吗?”小伙子头也没回地说了一句:“没用过,能学。”随后,我们找到了连长。
隶属驻石某部的柴连长向我们介绍说,他们从早上就来了,接受上级命令之后在这里帮助群众清理淤泥。最初接手的时候,这条小巷子已经完全被淤泥堵死,淤泥最高的位置能到人的大腿。追问之下,我们得知,刚才看到的个小战士叫做曾谱荣,1993年出生,湖南人,“已经是4年的老兵了,还是一期士官”。
随后我们得之,这个包括连长在内一共19人的小队里,18人都是士官,面对群众的困难,他们的回答是:机械进不去的地方有我们。
据统计,27日,武警河北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6342部队、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共计1307名官兵在小作镇和天长镇的9个村开展清淤、清理路障、清理庭院的“三清”活动。这9个村共组织干部群众2400多人与官兵共同作战,完成清淤11580立方米、清理路障3500立方米,清理庭院338户。
搞自救:
吃饭有困难可以上村干部家解决
谈起村里的情况,南关村的村支书李建军简直停不下来:村里多少人口、常住的有多少、水灾塌了多少间房……这一系列数据他几乎张口就来。李建军告诉我们,村里受灾最严重的是建设大街附近,“那里的地势比较低,是当时全村积水最深的位置,光是在这一片就有48户严重被淹。”村民们也向记者介绍说,当时“七八十斤的大石头都被冲得在街上到处跑,挂不住”。
李建军介绍,当时建设大街的淤泥,最低的大约一米,最高处大约2米。7月21日,307国道恢复通车之后,大型设备终于能够进村,他们马上组织了3辆大铲车,1辆小铲车,2辆挖掘机和2辆农用车开始清淤。仅仅在建设大街这一处,就清理出了大约3200方的淤泥。另有村民向记者介绍,在洪水来袭时,村支书李建军紧急组织了50多人的救援队,大家冒着随时可能被冲走的危险,挨家挨户进行转移动员,走遍了全村260多户。并且营救出了100多名被围困的群众。
李建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村两委成员已经通知大家,吃饭临时有困难的,可以到村两委成员家吃。
除了自救,居民们还积极自发地为救灾官兵提供方便。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居民为救灾的官兵准备了绿豆汤和茶水,并且一次次地送到子弟兵的手里。
呼吁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支持救灾
记者从井陉县委宣传部获悉,截至27日当天,井陉县已经累计发放面包2.5万箱、方便面1.3万箱、火腿肠1714箱、矿泉水1.1万箱、面粉和大米共计12690袋、被褥7190条、碗筷2000套。通过投亲靠友,村民互助、村委安排、民政兜底等方式,共安置受灾群众8000多名。目前,随着大水消退,大部分群众已经返家。
与此同时,全县组建了350个消杀分队,对全县范围内119万平方米大水消退区域、重点地段、垃圾存放点等位置进行消杀处理。
27日下午,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同河北省委宣传部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受灾地区筹集了价值6万元的应急物品,包括米面油、毛巾、肥皂、少儿图书等。此外,他们还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入户慰问了南关村受灾最重的几户村民。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田德峰表示:“我们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呼吁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灾后重建过程中来,尤其是医疗、防疫、科技志愿者,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积极地投身到灾区群众的生产自救过程中来。”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