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际动态 > 正文

英国重审核电大单 中英“黄金时代” 遇坎?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签署合作协议前夕却被临时按下“暂停”键,中法合作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一方面,英国媒体纷纷揣测项目暂缓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的发言人8月1日表示,英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

中国专家认为,在脱欧余震中上台的英国新政府面临诸多议题,对上届政府留下的重大项目难免态度谨慎。但鉴于脱欧后英国自身利益需要,中英关系不太可能因为“一时一事”的挫折而倒退。

1

核电大单缘何重审

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主要包括在英国西南部的欣克利角建设两台欧洲先进压水堆(EPR)核电机组,投资总额约180亿英镑(按现行汇率约合240亿美元),是英国20多年来获批新建的首座核电站。

去年10月,中广核集团与法电集团签订协议,正式加入这一项目,并将共同推进位于英国的另两个后续核电项目。根据协议,中、法将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

然而,就在中法英三方原定签署合作协议前一天,英国能源大臣格雷格·克拉克宣布,新一届英国政府“需要时间研究协议的细节”,相关决定将延后至今秋作出。事实上,对于这一核电项目,英国国内一直有反对声音,主要涉及对环境、高成本,以及国家安全的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李靖堃认为,英国新政府之所以暂缓该项目,应该也是出于这三方面的顾虑。“一个新政府重审上届政府的项目,是正常现象,”她说,“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政府内部存在分歧。”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森特·凯布尔暗示特雷莎·梅对中国在英投资持有“偏见”。而《金融时报》报道说,梅的重要政策顾问尼克·蒂莫西也曾表达过对中资进入英国核能市场的恐惧和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分析说,特雷莎·梅先前长期执掌内政事务,风格偏保守,加上脱欧事宜眼下是新政府工作重心,因此她对核电这类重大外资项目肯定会比较谨慎,也需要更多时间听取和平衡国内政党的需求,避免操之过急。

2

重亮绿灯概率几何

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说,欣克利角项目采用的核电技术由法国方面提供,中方只是出资,还没有涉及技术层面,因此英国政府没有理由担心技术安全。此外,即便中国有望以这一项目为起点加入英国的两个后续核电项目,未来运用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也是基于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完全值得放心。

王义桅认为,就民用核技术而言,中国已有三十多座核电站多年安全运营的成功经验,而法国的核电技术也是发达国家中最先进的。“双强联手,不应该成为英国政府的顾虑。”

据法国《星期日报》报道,法国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认为英首相肯定会批准该项目。他说:“他们的核电站必须在2025年更新。我认为他们不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们的能源方程式并没有变化。”

报道说,如果梅继续拖延时间,法国电力集团将要求赔偿。该集团已经在欣克利角耗资约30亿欧元。

BBC的商业新闻主编西蒙·杰克认为,英国政府推迟这一项目是在冒险,而且“风险很高”。他质问道,抛开与法国、中国的关系不谈,如果政府最终否决这一项目,“拿得出计划B吗?”要知道,“在英国既没有太阳也没有风的一月份,可再生能源还没法担负起发电重任”。

规模最大的英国联合工会则担心拖延核电项目将带来就业岗位的损失,进一步拖累英国经济增速。欣克利角项目的施工和建成后维护预计可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

3

“黄金时代”遇坎?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对于中英关系的意义非比寻常。作为英国20多年来首个新建核电项目,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核电合作的里程碑,它成为中英开启“黄金时代”的一大印证。针对该项目延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1日说:“我愿强调,该项目是中英法三方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精神达成的,一直得到英方和法方的大力支持。希望英方尽早作出决定,确保有关项目顺利实施。”

英国首相发言人同一天也表示,英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她说,英国仍然重视对华关系,仍对企业采取开放态度,希望持续吸引外国投资。

“总体上,英国支持自由贸易、对外资持开放态度的倾向不会变化,”社科院专家李靖堃说。

她认为,无论欣克利角项目最终结果如何,它对中英关系走向趋势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外交关系和外交政策是有延续性、有惯性的,中英两国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展显著,特别是贸易和金融领域已有的良好关系是决定两国关系未来继续保持友好态势的基础。”其次,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英国脱欧后会更加重视与中国进一步发展更密切经贸关系。“如果英国在与欧盟的谈判中不能达成对其较为有利的协议,那它对欧盟以外第三方市场的合作需求必将加强,其贸易对中国出口市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李靖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未来中英合作机会就算不增加,至少也不会减少。”

她说,中英关系在2014到2015年期间迎来“黄金时代”,而这期间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依然不时有波折和摩擦。“这对于任何双边关系而言都是正常的,需要理性对待,不必因一时一事的挫折而过度解读,妄下断言。”

张代蕾(新华社专特稿)

特雷莎·梅: “留学生杀手”?

就在上月,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迎来继“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后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

特雷莎·梅的名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有那么一个群体对她却并不陌生,这个群体就是曾经深受特雷莎·梅调整签证政策影响的中国留英学生。他们甚至戏谑地将特雷莎·梅称为“留学生杀手”。

这件事得从6年前说起。

在2010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上台前,英国针对留学生的签证政策十分优厚。例如,2007年英国推出了国际毕业生留英项目,规定任何在英国大学或学院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毕业后都可以无条件获得一年的留英签证,用来找工作或体验生活。

次年,这一项目正式“进化”为PSW签证,全称Post Work Study,签证年限也增加为两年。PSW签证可以说是当年赴英留学最有吸引力的条件之一,许多留学生凭借这两年的签证在英国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除PSW签证之外,当年的英国还有一种高技术工人Tier1 General签证。这是一套打分制系统,只要分数达标,留学生就可以获得工作签证。分数达标门槛也不高,对2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甚至没有任何工资要求。

然而,卡梅伦政府2010年执政以后,特雷莎·梅出任内政大臣,当年便提高了Tier1 General签证的门槛,次年全部取消高技术工人类签证。

2012年,在经过多方质询和公示之后,特雷莎·梅一刀“砍”掉了当年几乎成为留学生“标配”的PSW签证。

除此之外,特雷莎·梅在担任内政大臣期间还对留学生在英国读书的总年限做出了限制,例如本科以下高中最多只能在英国读两年,而三年的本科最多只能读五年。

鉴于特雷莎·梅以往的行事风格,她成为首相之后,签证政策有可能只收不放。

据新华社驻伦敦分社记者邓茜了解,特雷莎·梅政府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的留学生签证削减计划,她的班底认为进一步收紧国际学生签证或将大大有助减少净移民数量。

邓茜说,有政府内部消息人士表示,内政部和教育部有可能被要求评估收紧在学生签证管理方面的空间。这些在考虑中的选项预计包括禁止学校以能为学生提供留英工作机会进行营销、采取进一步措施确保外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即离开英国等。鲁豫(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