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增安)在受灾严重的武安市企业采访,真切感受到这里与时间赛跑、与灾情抗争的节奏。截至8月8日,该市已有51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复产率达92.7%。
“7·19”特大暴雨,让贯穿武安市的南北洺河沿线及低洼地带的企业厂区瞬间变成汪洋。据统计,武安市103家入统工业企业中受灾企业55家,普阳钢铁、新金万利、华丰煤电等骨干钢铁、焦化企业受灾严重,大部分厂区进水被淹,设备被泡,机器损毁,房屋倒塌,原料被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4亿元。
灾情异常严重,武安市市委、市政府建立帮扶“绿色通道”,11个抢险救灾企业帮扶组工作队深入企业逐家了解受灾情况,对恢复生产进行全程帮扶,协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开展抗洪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全力抢修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场自救互救的热潮迅速掀起。受灾企业上万名职工在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昼夜不停奋战,争取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