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佳)作为内地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的服务业占比达到81.9%,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现代服务业比拼和竞争的“尖峰时刻”, 北京也在充分发挥高端服务业的聚集优势,向高精尖产业结构转型。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周年之际,本市50余家委办局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深化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的引领作用。
一年来,对于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区域通关一体化”、“跨境电商公共信息平台”、“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等141项具体工作任务,市商务委协同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分三个阶段完成85项任务,完成率60%;形成境外投资备案网上“一口受理”、外资备案审批登记一体化等40项开放创新举措,有效带动了北京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据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介绍,试点成效以“10+7”来简要归纳——10就是涌现出来的10个新业态,7则是指形成的7项新机制。北京市通过放宽六大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有效催生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的十个新业态。比如在文化教育领域,允许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出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国内首家获得对外专项出版业务的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正式注册运营的。这一举措引领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书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有力提升了本土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也提升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出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商务部门还设立了朝阳和顺义两个综合试点示范区,通过政策集成、服务集成,在各自优势产业上率先试点、集中推动。朝阳示范区重点聚焦文化创新、金融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公共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领域;顺义示范区则主要在航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文化贸易、金融服务、汽车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力,目前这两个区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新一轮的深化方案,进一步放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商务、文化等领域的准入限制,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案例
华语联合打造国内首家中国版权输出基地
去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国有出版机构——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以持管理股方式,与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据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出版业的走出去工作。在出版资源配置方面,北京市局创新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改革,推动成立国内首家享有对外专项出版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对外专项出版业务。
该公司与著作权人达成协议,授权华语联合出版外文版图书,并委托专业翻译人员对新公司拟出版作品进行英文的翻译校改。
像国内读者熟悉的《文化苦旅》、《古建筑之美》(全十册)等系列图书,通过英格拉姆公司面向中国境外全渠道发行。同时将全面启动版权输出代理业务,目标是打造全国首家中国版权输出基地,充分利用美国版权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数百家一级版权代理公司和他们控制的全球二级版代体系,将中国版权源源不断地推荐给全球数十万家出版机构,预计每年成功输出版权2000种以上,使中国图书版权输出从零敲碎打迈向整体化、规模化,实现根本性提升,使以图书版权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对外输出实现战略性突破。
文/本报记者 李佳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