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峻峰、樊志军)9月15日夜,中秋月圆,滹沱河畔,正定科技馆的流动天文观测车如约而至。从2007年至今,10年来,滹沱河畔高高架起的天文望远镜已经成为这座古城中秋月夜的一道美丽风景。
2007年,国内第一辆流动天文观测车在正定科技馆诞生。2010年,正定科技馆制造的这辆流动天文观测车获得国家专利。同年,正定科技馆制造的另外一辆流动天文演示车也获得国家专利。10年间,这两辆被称为“流动天文馆”的天文观测演示车,行程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观众规模达200多万人次。
科技大篷车在我国也被称为流动科技馆,其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观摩人数最多的流动天文观测车和流动天文演示车是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各级科学普及部门为基层配发的科技大篷车里,并没有流动天文车。国家每年下拨的6亿元科普经费,大部分用来购置普通的、只能装载科普展板和展品的科技大篷车。
2014年,受中国科协委托,正定科技馆编制了《流动天文馆体系标准》,国家级的科普体系标准由县级科技馆编制,在中国科普史上还是首例。今年8月,总造价118万元的国内也是国际上首辆流动天文车由正定科技馆制造成功。这辆基于国家专利证书制造的“变形金刚”,集流动天文观测和天文演示于一体,只需30分钟即可由一辆普通的集装箱式货车演变成一个天文观测厅和天文演示厅。
目前,该车正在进行交通运输部汽车产品认证公告申报。以中国科协每年为基层配发科技大篷车180辆左右计算,此车一旦投入生产,年产值保守估算在一亿元以上,每年可贡献利税两千万元左右。同时,围绕其进行的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普及产业链,既是省会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又可为古城正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并将助力正定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大篷车制造基地。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