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多个,项目总投资1000多亿元,正申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入驻企业383家,成现代农业对接京津的桥头堡
本报讯(记者林凤斌 通讯员阴若天)定州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一城”(中心城区)、“两区”(定州经济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综合性承接平台,精准对接京津产业转移。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多个,项目总投资1000多亿元,正申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入驻企业383家,成现代农业对接京津的桥头堡。
立足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建设京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发展壮大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天然气、生物医药、节能建材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与神华、首农等央企、京企深度合作,加快推进长客二期、生物天然气、无人机、神华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以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农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定州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成立科技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京津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华北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积极推动朔黄铁路与京广铁路互通互联,与神华集团、北京铁路总公司共建定州铁路编组站和物流中心,推进保税仓库、保税区建设,积极承接京津商贸物流功能,升级打造全产业链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与首农、首创等企业加强合作,引进一批京津物流企业龙头,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设产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城际配送中心,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进韩国城、美凯龙、铭智广场等重点商业综合体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充分发挥农业优势资源,建设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首农循环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区、农牧设备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总部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物流集散中心”的复合型农业产业基地。其中,重点建设畜牧、苗木、粮食、农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5条全产业链,形成以优势、精品、安全为特色的农副产品供给区。利用淘宝网定州农家汇、供销社“八方联采”等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对接京津超市、社区、家庭,加快建设定州优质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强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城教融合为方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京南石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以中山文化为特色,以历史文脉为根和魂,规划建设古城文化、唐河湿地公园、天山海世界、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载体,精心包装定州缂丝、定瓷、中山松醪酒等文化产品,开发挖掘定州秧歌、子位吹歌、道教音乐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国内外特色风情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产业园、韩国文化商业城等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以放大教育医疗优势资源为重点,做优职教中心、保定工业学校、定州技工学校等职业教育,面向京津冀开展订单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加快北京301医院定州分院、市人民医院新区、市二院、健康养老院等项目建设,打造辐射周边的教育医疗中心。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