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剑英)从默默无闻的贫穷小村庄,到粮画产业风生水起的“粮画小镇”,馆陶县寿东村实现精彩“蝶变”;从藏在深闺的空心村,变身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家村”,永年区王边村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随着美丽乡村多种业态的培育成长,邯郸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了既美又富。
立足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邯郸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绿色生态产业、家庭手工业等美丽乡村新业态,增强产业支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乡村旅游业连线扩面。选择高铁、高速公路、景区周边的适宜村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留乡村风貌,挖掘乡土特色,开发民宿、农家乐、民俗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服务和产品,吸引城镇居民进行乡村体验,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目前,邯郸市对高铁、高速公路、景区周边村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等美丽乡村进行整体包装,规划了城郊游、传统村落游、特色小镇游等7条冀南乡村游线路。
特色农业助农增收。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峰峰矿区李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将耕地和荒山租给河北峰峰众怡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发展林果、育苗产业,以“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开展村企共建;肥乡区田寨村以葡萄种植为特色产业打造葡萄小镇,建设了葡萄酒坊、葡萄长廊、葡萄采摘园,葡萄产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按照一道环村林、一条进村路、一条样板街、一批示范院、一片游园绿地的“五个一”标准,实施村庄绿化。通过推动空心村治理,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空间。邱县将闲散宅基改建成菜园、果园、游园,促进农民增收,对于闲置房屋,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互助养老院等。
家庭手工业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邯郸市成立手工编织协会,已建成邱县粗布、大名编织、永年虎头鞋、馆陶粮食画等5个特色市级示范基地,通过“协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辐射带动20多万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馆陶县寿东村引进粮画生产企业,形成集生产、销售、观赏、体验于一体的粮画产业链,带动周边近千名村民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