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通过其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发布消息称,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此次为临时流动性便利(Temporary liquidity facilities,简称TLF)工具首次“露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受节前外汇占款持续减少、提取现金、准备金上缴、税收交款和1月信贷可能投放较多的影响,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明显。尽管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进行资金投放,但资金紧张的压力不减。在此情况下,仅凭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以缓解市场紧张形势,因而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适时出台。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处了解到,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不需要质押债券,这也是该操作与MLF(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流动性投放手段最明显的区别之一。中金固收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MLF和逆回购持续滚动导致银行需要消耗较多质押券是今年流动性投放机制上一个较大的障碍,而且消耗质押券也导致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即LCR)考核的分子(高流动性资产)下降,导致银行不愿意融出长期资金,因此只有降准是可以破解这些结构性问题,相比于MLF与逆回购投放,降准不需要抵押券,是较优的流动性投放手段。这次不是降准,只是不用质押券的流动性投放工具,只能起到临时缓解作用,中期来看,质押券不足、LCR和MPA考核等问题仍困扰市场,但至少货币当局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如果效果良好,未来可能会增加这种不需要抵押物的流动性工具投放。
不过,虽然无质押物,但是该操作对银行而言并非没有资金成本,根据央行的官方说法,“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目前,市场28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为2.55%。
该报告强调,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中性,准备金率不会轻易下调,央行仍倾向于运用短期、灵活工具来调节短期流动性。降准有可能对人民币贬值带来进一步的刺激,目前并不合适。而且,2016年以来信贷增速并不低,全年新增12.65万亿,剔除地方债务置换则更多,降准会进一步刺激信贷增长,不利于降杠杆。现阶段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中性,甚至略有收紧,更加注重防风险和去杠杆。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