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宝锋 蔡晓华报道 冬去春来,报春的燕子又飞回来了。漫步鸭绿江畔,街道天桥上蓝色的“丹东真好”映衬着清澈的江水,是那么和谐美好。一组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16年丹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4.7%,优级天数较2015年多了12天,PM2.5、PM10分别下降8.7%和6.6%;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鸭绿江各断面水质均达标。
抬头仰望,天空湛蓝;畅快呼吸,空气新鲜。丹东人很骄傲,也有骄傲的资本——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各市第一; 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入选全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
5年前,吉林长春人赵新明退休后在振安区五龙背镇买了一栋房子。“当初是冲着温泉入户买的房子,想着每年冬天来这里泡泡温泉。一来才发现,丹东的气候真是不错,空气也好,就住下了。”住久了赵新明才发现,这小区里的邻居有不少都和他一样,冲着丹东的温泉和清新的空气,决定留在这里养老。
青山隐隐水迢迢,这是很多外地游客来到丹东的第一印象。印象之外,正是丹东在生态保护上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丹东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编制完成环保“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水、气、土工作方案和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等生态文明建设配套文件,人民群众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保护好丹东的山山水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山青、水碧的美好环境,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丹东市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的生态资本,丹东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底线决不可突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立市被视为丹东实施“六大战略”的底线要求付诸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本着这一不可撼动的原则,丹东着眼于正确处理经济加快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谐发展道路。
2017年是丹东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虽然任务重,但丹东严守原则和底线,大力提倡绿色招商、招绿色商、建绿色项目,并研究出台城市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列出禁止、限制、允许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标准和要求,作为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项目建设等活动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执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