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今年将建8个专科医联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面对医改以来日益增多的分流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能妥善应对急危重症吗?针对这一问题,市卫计委昨日表示,本市16个区已建成53个医联体建设,帮助患者及时到上级医院就诊。同时今年将推8个专科医联体,覆盖儿科、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骨科、妇科、眼科和内分泌科,本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将参与到医联体建设中。

医改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出现增长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养成社区就诊的习惯,有市民提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人员与大医院有差距,能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吗?针对这一问题,昨日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指出,基层社区的优势在于全科医生为市民提供连续性的慢病管理。当患者病情需要上级医院看病时,社区可以在医联体范围内进行转诊。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4月底,本市已建成53个医联体,由50家核心医院、558家合作医疗机构组成,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2016年全年,53个医联体共有26.4万余人次患者通过转诊渠道实现转诊,比2015年增长137.4%。其中上转患者21.4万余人次,增加147.4%;下转患者约5万人次,增加102.5%。

今年本市将推8个专科医联体,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高小俊介绍说,8个专科医联体覆盖心血管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内分泌疾病、眼科疾病、儿科疾病等8个方面的专科医联体。获得上述8个专业相关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或北京市重点学科所在医院,原则上为相应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

通过医联体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双向便捷转诊的同时,海淀区还打通了社区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昨日上午,在海淀区蓟门里小区,84岁的许俊权老人就通过“一键式呼叫”联系上了该小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快,该中心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家医助理就来到了许大爷家中。

在许大爷家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一键式呼叫”的按钮就在许大爷床边的电话机上,与普通的电话机不同,这台电话除了数字键,还多了三个更大的按键,其中一个就写着“家庭医生”,通过这个按键,许大爷可以在家中快速联系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海淀区卫计委了解到,“一键式呼叫”已覆盖海淀区全部社区医疗机构,为辖区内80周岁以上老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提供这样的服务,满足他们的日常健康管理和突发疾病的急救需求。据介绍,目前海淀区一共有5万户家庭安装了这样的“一键式呼叫”机,505支家庭医生团队先后接到了9万次呼叫。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