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高敬)华北地区近期遭遇的高温天气,可能会增加人们的健康风险。环境保护部18日通报,预计18至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据介绍,5月1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且气温不断攀升,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光照加强、温度升高等气象因素为臭氧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近地面的臭氧属于有害气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介绍,臭氧污染是地面污染在空气中进行复杂光化学反应的产物,不是污染源直接排放臭氧,而是排放的氮氧化物、VOCs,通过反应产生臭氧。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臭氧污染是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
中科院有关专家表示,各地在治理PM2.5的过程中,臭氧浓度一般会上升。因为随着空间透明性转好、辐射强了,是生成臭氧的条件。北京市臭氧超标主要在夏天,南方城市主要在夏秋季节。
对臭氧污染问题,我国已经部署了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出台了VOCs的治理政策标准,大幅度削减氮氧化物等措施。
但臭氧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大。赵英民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对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多类污染源综合施策,在改善PM2.5的同时遏制臭氧污染。同时加强科学研究,研究臭氧的生成机理以及重点地区氮氧化物和VOCs的最佳协同减排比例,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臭氧污染防控工作。
5月20至23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污染形势将有所改善,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和PM10。
相关链接
臭氧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的刺鼻气味。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臭氧不仅可以直接侵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可以损害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在达到0.1ppm(相当于200微克/立方米)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并让人产生头痛、眼睛灼热等感觉。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