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已经进入“3.0版”的新阶段。
辽宁自贸试验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振兴的新引擎,正值建设元年。
在元年,到源点。对标最高标准和最优水平,6月1日至12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省自贸办及部分省(中)直机关,沈阳、大连、营口片区自贸办,部分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41名厅(处)级公务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是辽宁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举办的首个针对性、专业性、时效性很强的专题培训班,旨在了解掌握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期12天的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教学、分组研讨、交流座谈,学员们带着问题,边学边看;细细品咂,边思考边沉淀。
这是一次“寻根溯源”的启迪之行,也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又一次探索和充电。
企业的痛点就是改革创新的重点
“负面清单是如何设置的?”“促进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的重点在哪?”“自贸区内医疗、教育、文化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开放有哪些政策?”……每名学员都是带着问题来的。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佳标把问题在心里过了好多遍:“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将上海先行先试的100多项成功经验复制推广,但两者的发展基础、方向定位都不尽相同,实际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能找到答案。”
不仅学员们心里揣满了问题,培训班的成立也是从需求出发、从问题入手,让学员通过“学”来解决“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培训方案,以问题、需求和实践为标靶,紧扣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主题;授课老师,专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和上海市发改委、商务委长期从事相关决策研究的学者教授,以及多位直接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改革方案的制订者、文件的起草者和实际工作的推动者为培训班授课。培训课程设计更是六易其稿,瞄准当下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痛点、难点精准发力。
对标先进找差距。问题导向不仅是学员们勤学深学的最大动力,也是大家在对标上海的过程中最深切的感受。
现场教学第一站来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学员们印象深刻的是立在市民中心办事大厅的一块标注着“只说yes不说no”的牌子。这块牌子背后,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机制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流程再造的自我革新,这些革新举措都是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靶向施策,成效显著。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一家外资企业,过去需要29个工作日,现在缩短到最快只需4个工作日。
“企业的痛点就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此前多次来上海学习的大连海关改革办副主任王文卉认为,海关推进贸易便利化更要抓住问题导向,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要什么,拿出的改革措施才是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最适用的。
“不设路障设路标”,强化问题导向,倒逼改革创新,才能让企业的难题转化为利好,将发展的堵点疏通为前行的高速通道。
复制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踏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学员们直言:震撼!在5.6公里长的三期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60台高达70米的集装箱桥吊,这些庞然大物每天可装卸3万只集装箱。
这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箱,占到上海港整个年吞吐量的一半,助力上海港连续七年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在远离大陆的微岛上建设的洋山深水港,处处体现着突破和创新:开创了我国在微小岛上建港的先河,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成为连接海陆的大动脉,全自动化码头试运行后作业效率预计可提高30%以上,设计中的另一座公铁跨海大桥将海铁联运变为现实……
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管委会成员郭彩学深受启发:“洋山港与辅助区之间有32.5公里的跨海大桥相连,营口自贸试验区和营口港之间也有40多公里的距离,双方情况相似,洋山港的创新之举很有借鉴性,营口也计划在营口自贸试验区和营口港之间建设铁路专线,形成海铁联运。”
学习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省商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广利表示,自贸试验区要做创新的高地,在将114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辽宁落地推广应用的同时,要有自己的创新点,要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经验向区外推广复制。
复制成功经验既是对原有观念的突破,也有与原有体制机制的碰撞,甚至叫板。沈阳片区在国企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放宽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权限、推进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连片区率先建立了地方政府与口岸多部门共同推进“三互”大通关工作机制;营口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登记“17证合一”,一窗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工作时效从过去35天压缩到7天。复制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推广则是目的,这些创新经验已经成为区外改革创新的风向标。
不栽“盆景”育“苗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辽宁经验,催发出政策和成果的溢出效应,让辽宁自贸试验区真正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引擎,这已成为全体学员的共识。
用自贸试验区建设思维实现协同发展
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分布示意图上,展示出了一个总面积531平方公里的“大张江”,由上海22个互不相连的园区加盟形成,遍布上海17个区县,各具特色同时联动发展,各项改革措施和利好政策在“大张江”里同步释放,吸引了超过7万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已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辽宁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也正面对着差异化成长与协同发展的统一命题。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纳为沈阳片区的协同区,成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载体,正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营口在6个县区都设立了自贸办,整合营口港资源,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大连着重于项目协同,让想到自贸试验区发展又不具备产业发展环境的企业同享扶持政策,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把地理上彼此分割的区域连接起来,需要用自贸试验区建设思维,共绘一张发展蓝图。
6月9日下午4点半,10多名刚刚参加完现场教学的学员,返回驻地后就直接来到会议室参加自贸试验区建设协同发展座谈会,沈阳、大连、营口3个片区各自拿出了区内协同发展的规划,多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负责人也纷纷向3个片区递出了协同发展的橄榄枝。
与营口片区仅一河之隔的盘锦辽东湾新区一方面主动向营口片区靠拢,希望通过区内注册、区外生产,与营口片区捆绑在一起共享自贸区政策;一方面向沈阳片区表达诚意,主动承接沈阳片区海运出口的通道作用。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海滨直言,希望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吸收更多的资源,与自贸试验区互联互动,共同发展。
学习上海、对标上海的同时,培训班的学员更将协同发展的触角伸向了上海,利用实地学习考察的机会,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项目单位和企业家,先后走访园区、企业28次,洽谈合作项目16个。
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培训学习、业务交流、思想碰撞,更是一次发现之旅、提升之旅、展望之旅。
滚滚长江东入海,将目光从上海投向海上,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领航者,上海在对外开放的征途上仍锐意进取。对标“上海样本”,深耕辽宁特色,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大船必将迎着改革创新的潮头破浪前行。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