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唐钢公司无人驾驶的天车。 记者 董立龙摄
□记者 董立龙
阅读提示
近日,我省举办了首次“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广活动,表达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我省制造业升级的决心和愿望。
会上,企业代表将关注焦点之一放在了智能制造上。《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指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作为一个工业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的制造业大省,河北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有了哪些探索,人们又希望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这一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
传统制造企业试水智能制造
当各界都在热衷无人驾驶汽车时,河钢唐钢公司研发出了无人驾驶的天车。
作为安装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天车被广泛地应用在仓库、厂房等处。河钢唐钢公司运用传感器、车辆识别、三维定位等技术,对传统天车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改造的结果,不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库区人员编制,减少70%的人力,还实现了智能分配库位、优化行车路径,确保库区空间的合理使用、出入库管理的有序高效。
这项改造,只是河钢唐钢公司高强汽车板智慧工厂建设的内容之一。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而今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在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成效明显。
专业人士分析,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关行动在国内先进地区已经展开,如上海提出要打造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全球先进“智造”高地,广东提出要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示范区。
在河北,智能制造也进入了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的视野。
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认为,河北是制造业大省,巩固和增强我省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借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我省工业由大变强。
2016年,省工信厅重点培育了34个“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其中智能化生产项目有8个。
今年6月6日,河北省“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广活动现场,这8个项目中,有6个成为首批河北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其中,既包括河钢唐钢公司这样的钢铁企业,也包括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这样的信息技术企业。
走上智能制造道路的河北企业,有的还成为了全国的示范项目。去年7月,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河钢唐钢公司申报的“钢铁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钢铁行业唯一入选项目。
今年6月7日至13日,工信部对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的项目进行公示。河北有3个项目进入名单,分别为神威药业的现代中药制造数字化车间、乐凯胶片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智能工厂项目、中铁山桥的轨道交通关键部件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项目。
新技术正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
“在方便面产业全行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当多数河北企业刚开始关注智能制造时,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已经尝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方便面行业遭受的多重压力凸显,2013年,今麦郎公司开始向互联网技术寻求突破,启动了智能工厂和产供销云平台的建设。
该企业在全国38个工厂的车间、仓库及外围安装了上千套高清视频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各生产现场的实时巡检,使每批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有可追溯性。同时建立的在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对每条生产线上20多项关键工艺在线参数实时监测。而产供销云平台的建设,则把旗下所有工厂的资源整合起来,降低了运营成本。该企业原来在全国有30000多工人,而今用工数量已经下降一半。
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在制造业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此,“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广东等沿海省份制造业发展的优先之选。而在河北,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了相关探索。
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于2016年3月启动的镭射智能化生产模式,用机械手代替人力,节省了90%的人力。
智能制造给河北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
省工信厅两化融合处处长马蕴介绍,我省通过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已经使相关企业在促进研发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服务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的制剂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项目,推动企业在生产过程规范化、制造过程可追溯等方面取得突破,适应了国内外市场对于药品监管的新要求,有助于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
据了解,该公司的这个项目,已经分别在3个车间实施。在这些智能制造车间,计算机代替手工称量,增强了制剂剂量的精准度;物料条形码扫描管控,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类似举措,大大提高了国产药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促进了国产药替代进口。
“广义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指生产制造环节,它还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已经实施的智能制造专项,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对接用户需求,采用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技术或模式进行改造。
马蕴则告诉记者,河北推动“制造业+互联网”的相关工作,已经带动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研发力量建设成突破关键
2017年,省工信厅优选了100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同时还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示范项目100个,智能工厂(车间)1500个。
围绕智能制造,河北企业在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三个层次分别作出了探索。
河北博柯莱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其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车间的研发生产,成为我省少有的进入智能装备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之一。
该公司研发的由高速堆垛机、自动穿梭车、码垛机器人、高速分拣机、智能输送线等软硬系统组成的智能化立体仓库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输送、分拣、码垛、存取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据介绍,该项目已获得10项专利,近三年成功实施十多个案例,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博柯莱公司所取得的进展,不仅有益于企业自身,对于整个河北,也有重大意义。”专家介绍,我国的智能制造,存在着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因此,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已成为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首要任务。
就此,国家层面给出的路径是,要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突破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开展首台首套装备研制,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实现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其中的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这些领域,就是河北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巨大空间。
坐落于南皮县的惠邦机电,因其智能焊接车间,被省工信厅列入了示范项目培育名单。在该企业用来生产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安全防护外壳的车间,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九轴龙门式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待焊接的产品一次完成装夹,避免了二次定位造成的加工误差,加工时间缩短50%以上,产品一次成型合格率从95%提高到98%。
专家认为,这将对当地的五金机电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按照国家的部署,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是智能制造的题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发展智能制造,还包括在重点企业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在重点领域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等。
就此,重视研发力量的建设,成为河北制造业立足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注册资本只有2000多万元的博柯莱公司,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分设技术一部、技术二部、机器人事业部、柔性输送事业部等4个信息研发部门,从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研究。
鉴于河北制造业的既有基础实力,专家建议,河北企业可以视线向外,一方面利用国家力推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项目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