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记者从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春季以来,降水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4毫米,是历年同期的50%,其中3至4月仅为历年同期的10%,为1980年以来最低值。康平、新民等地不同程度出现旱情,全市农作物最大受旱面积曾达到142万亩。
6月中旬,记者会同农林等相关专家进行乡野调研时亲眼目睹:目前大地玉米长势不容乐观,平均株高仅过膝盖,而旱情严重的康平县,玉米秧苗很多刚过脚踝。而风调雨顺之年,玉米正常株高应该在一米左右。在康平万亩松林场,今年新栽的杨树林,多数叶片已经泛白,林场场长忧心如焚:“再不来雨,这些新树能不能活下来就难说了……”
面对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水利局及时派出工作组,指导相关区县科学调度水源工程,积极实施灌溉,并在抗旱设备和物资上给予全方位支持。市财政局加快抗旱资金拨付使用,市农委加强春播指导与技术服务,市气象局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旱情相对严重的康平县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实施拦调水工程15处、取水点34个。新民市投入使用6124眼抗旱井、6座方塘,19个乡镇受益。经过努力,5月末全市春播工作已基本完成。
春播期间,全市水田用水未受干旱影响,全市也未出现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情况。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8日7时至19日7时沈阳各区县出现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对康平、法库及新民等地前期出现的旱情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