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长城是干什么的,真正的作用被误读两千年

来源: 兰花公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长城是保护耕种民族生存发展的唯一屏障。

之所以建长城,是因为农耕民族相比于牧民,有着武力上的绝对劣势。一旦游牧民族越过了长城,战斗就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但是,实际上,仔细查阅一下关于长城这种防御性建筑的古今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实在无法立足。

来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阻挡不住入侵者』

长城究竟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先让我们看看长城的长度:

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

就今日遗留的明长城来看,这么长的地方如果要处处把守,需要的士兵数量十分庞大。显然,就算是再庞大的军队,一旦分摊到如此长的防线,每一处的防守也必然会十分薄弱。

游牧民族只要集中兵力攻取任意一点,都可以轻松突破。

就以大修长城的明朝为例:

明代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击。明代前期和中期,退居蒙古故地的元朝残余势力以及后来的瓦刺时常南下扰掠,中期以后,东北地区的女真又兴起,威胁到明王朝的安全,因此,修筑长城以加强防务,成为明朝的一件大事。

虽然明长城的质量与长度都为历代长城之最,但无论是蒙古人、也先、伯颜帖木儿,还是嘉靖年间的俺答,都依然可以随意越过长城,南下进犯中原。从未因长城而停止进军的脚步。

后来明朝末年明朝,与后金的战争。因为关宁防线固若金汤,虽然皇太极的军队已经以骑兵为主,但每次都不得不从蒙古绕道,从长城南下入军。而长城的守军则往往做不出像样的抵抗。皇太极由此可以长驱直入、直捣京师,杀袁崇焕一个措手不及。


▲雄伟的明长城并不能阻挡北方的入侵者(图源网络)

为什么“关宁防线”能轻易挡住后金,而拥有百万驻军的明长城却不行?抛开政治原因不谈,其主要因素就在于防线的长度。

关宁防线虽然人少,但是防线很短,因此10万人马可以聚集在关键的几处,确保防线的每一处都有充分军备进行防卫,而【长城】整体防线过长,兵力分散以至于处处薄弱,一攻就破,毕竟就算是再高再厚的墙,没有足够的人驻守,也是白搭。


▲【长城】图源网络

『建长城不是打不过,而是为了预警』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反驳,虽然长城在很多时候无法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在野战,农耕民族更加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因此,建起长城也是无奈之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最开始修建长城的是秦朝,秦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绩是怎样的?

《新书·过秦》中记载:“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抱怨”。可见秦军的实力根本就不惧怕匈奴,相反大将蒙恬还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秦国造长城显然不是因为惧怕匈奴才建的。

再比如后来的汉唐,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压制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却依然不断的修缮长城,可见修不修长城跟能不能在野战中击败游牧民族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长城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看一看今日美国『特朗普建墙』

美国为什么在墨西哥与美国边境修建阻挡墙?很简单,就总统特朗普他自己说的:“是为了防止墨西哥人的偷渡,减轻南部巡逻队的压力,能让非法移民及时得到遣返。”

看明白了吧,因为南部巡逻队人手有限,不可能面面兼顾,很多人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私自偷渡到了美国,而建了墙则可以及时预警,一旦难民上了墙,警报就会响起,这样巡逻队就能迅速定位,将其遣返。这也是为什么当白左教授登上了墙,说阻挡不了难民时,川普说他不懂的原因。

如果建墙是因为打不过,那难道美国还打不过墨西哥吗?


▲【长城】

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现在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要知道游牧民族的骑兵往往机动力较强,流窜的速度非常快,再加上那时候通信不便,往往人家抢完了准备打道回府,军队这边才刚知道消息,在主力大军赶来之前,入侵者就已经逃之夭夭。

但只要发挥长城的预警作用加上强劲的驻军,使得入侵者在攻城初期就被发现并告知驻军。这样,入侵者就最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秦朝建墙的目的大致也是如此,

汉武帝时,《汉书·匈奴传》所载 “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燃起烽火预警才是长城的核心作用(图源网络)

再者;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很小的局部地区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历史上皇太极几次虽然抢劫成功,但却未能攻下京城就因为此,因为关内来援的大批军队不允许他这样干。

修建长城:【是为了挡住小规模游牧民族对边疆的长期骚扰,同时对大规模战争进行预警】而绝不是因为打不过。

这就像以前的大户往往修墙来防治小偷,并不是大户豢养的家丁打不过小偷,实在是防不胜防,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长城】图源网络

『外国的长城也是为了预警』

在西方,像中国这样建长城的还有罗马帝国,与中国一样,罗马帝国疆域广阔,也面对着大批的蛮族,因此罗马也建了长城来防御他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德良长城。

罗马人建起这道长城以防御北边的皮克特人,但是与中国长城一样,皮克特人也经常找到城墙的空子,轻松到了内地,但是由于哈德良长城的预警,罗马军团总能及时赶到,将其歼灭,哈德良长城起到的就是向主力军团预警的作用。

再比如后面3-5世纪罗马为了阻挡蛮族入侵而设的莱茵河、多瑙河防线,都是根据这一原理而建。

罗马人将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弱的边防军安排在两河防线,他们的任务不是歼灭敌人,而是尽快发出预警,通知内地的野战军团,除此之外,边防军会尽力袭击蛮族的后勤队伍,并解决一些落单的敌军,来为大部队的赶到赢得时间,这种在边境上不做大规模抵抗,而将敌人拖住以为大部队赢得时间的战术叫做纵深防御。

历史上著名的“马其洛防线”却不是这样。建立『马奇诺防线』最初的用意就是企图在边境上进行大规模的防御战。但是,最终被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将其绕过,而无法发挥作用。

因为面对大批,不间断的蛮族入侵,在边境开展大规模的防御战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将其限制在一定区域,为主力赢得时间将其聚歼显然是个好办法。中国长城的原理,大抵也是如此。

【长城】既不能阻挡大规模的敌人,更不能真正的保护墙后的居民,长城更多是充当警报器的作用。使得墙内的居民和军队能尽早察觉到敌人的入侵,因而及时的做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长城,远不是像电影《长城》所描述的那样,是保护墙内居民的唯一屏障,真正打败游牧民族的,不是又高又厚的城墙,而是那一个个可以在野战中与之一决雌雄的血性男儿。

事实上,自秦皇、汉武到明初,无不是在依靠着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在草原上拒敌于千里之外,在野战中主动出击,用绝对的实力消灭敌人。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修建长城的。

这说明,修筑长城只是一种积极防御,但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继续进取的谋略思想作支撑。

反观后来冷兵器时代的宋朝与明朝,将所有的资源用于修建城墙,而不着重发展军队规模和打造战斗力。因此,就只能在野战中被动挨打,将战争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无论是范仲淹对西夏的“筑城战术”,还是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固守方略。总的来说,都是一种因为军队实力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消极战略,而这种消极的战略,往往会拖垮王朝的经济,将王朝一点点的拉入深渊。

长城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来阻挡游牧民族,而是为了更快的预警敌人的到来,以让长城内的百姓做好准备,降低损失,为主力部队的到来赢得时间。

“古为今用”

了解了长城真正的意义后

是否对自己有一些启示?

…………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