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风险防范 > 正文

曹德旺赴美建厂水土不服?中企走出去小心3大风险

来源: 华夏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摘要:面对国内外部分媒体的双重夹击,曹德旺用“不堪其扰”来形容。如果说24岁那年创业的失败经历让其“几乎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那么这次在美国拓荒遭遇的舆论压力,则只让他感到无奈和无聊,“我根本不想理会这些谣言。”

(原标题:曹德旺赴美建厂水土不服? 中企走出去小心三大风险)

曹德旺赴美建厂水土不服? 中企走出去小心三大风险

已经71岁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近日被各路媒体炒成了“网红”,如此突如其来的“厚待”连他自己都感觉莫名其妙。一位年过七旬、德高望重的民营企业家,按理来说并不是互联网猎奇的对象,尽管他还是一位工业家、经营管理大师和慈善家。之所以红了,是因为最近“曹德旺在美国摊上事儿了!”

“摊上事儿”,这是典型的自媒体用语,这样的观点缘于6月12日《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中国工厂遇到了美国工会》的报道。该报道称,福耀集团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兴建的玻璃厂,被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处以“违规操作”罚款,并迎面撞上了美国“强大”的工会,遭遇了工作条件与种族歧视方面的诸多投诉。

该报道在国内迅速发酵,一些自媒体称曹德旺“10亿美元换来辱骂、游行、罚款”,引发普遍关注。对此,6月20日曹德旺公开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失实,以至于在国内引发“标题党”式的传播,福耀在美工厂并没有遭遇“工会危机”,且目前福耀仍在美国进行选址,计划投建新工厂。

谁在拖福耀的后腿?

面对国内外部分媒体的双重夹击,曹德旺用“不堪其扰”来形容。如果说24岁那年创业的失败经历让其“几乎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那么这次在美国拓荒遭遇的舆论压力,则只让他感到无奈和无聊,“我根本不想理会这些谣言。”

“虽历经波折,但福耀目前在美国的工厂并未面临太大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肯定会面临水土不服,但要去创造条件适应水土。”曹德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企走出去绝非易事,步伐一定要谨慎。”

2016年底,福耀集团投资10亿美元在美建厂,曹德旺高呼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中国还低,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一度引发舆论热议,甚至有媒体将福耀在美国建厂定义为“逃跑”。这一次福耀再次被卷入舆论漩涡,关于“外国的月亮并不圆”、“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言论此起彼伏。

而针对《纽约时报》所报道的福耀在美遭“罚款”一事,曹德旺回应,福耀在今年3月与其达成和解协议,投资约700万美元用于改善工厂的安全相关问题,罚金已降至10万美元,这部分钱不足以对企业造成任何影响。曹德旺同时表示,“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发现环保有问题,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如果真如《纽约时报》报道的那样,作为上市公司,福耀集团早就应该发出声明公告。而事实是,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福耀玻璃(600660.SH)的股价一直在上涨,截至6月21日收盘,股价较前一日上涨了5.50%,为每股26.46元。

“我的观点没有变”,对于近期“曹德旺后悔在美投资”的外界猜测,曹德旺对外界表示,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确实没有国内工厂高,但自己在美投资的信心依旧,“在美国做玻璃还是很赚钱,目前还在选址,打算下一步继续在美国投资建厂。”曹德旺表示,福耀玻璃发展重心一直都是在国内,国外的投资只是很小一部分。近5年来,福耀在境内外的投资规模基本持平。事实上,在美国工厂运营的同时,福耀天津的项目也开通运营,在苏州工业园区也有规划。

“走出去”成必然

福耀是中国最早“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制造企业之一,其间一波三折。1995年,曹德旺去美国开厂,前3年亏损,直到2002年福耀在美国市场上份额达到12%,却被美国商务部裁定在美国的倾销幅度为11.8%。最终,福耀集团打赢了这场诉讼,成为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的第一起赢得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可以说,福耀用了20年的时间才真正打开美国市场,如今福耀成了跨国集团,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本,让美国人也认可了福耀的品牌。

非营利机构国际投资组织总裁南希·麦克勒农表示,从联邦到州层面,美国政府和议会都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但美国政治体系复杂,因此与政策决策者和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这种复杂的政治体系中游刃有余,将对其投资和经营有极大推动。麦克勒农还认为,外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和规划越透明,投资成功的概率会越大。和吸引外资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意味着可以试错,可以付出学费。“面对福耀玻璃在美国市场出现的这些阵痛,国内舆论更应采取包容、激励的积极进取心态,鼓励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迅速适应投资地的环境和文化,以便提高中资企业国际化运营的能力。”有业内人士认为。

2016年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显示,国内超过50%的海外投资企业都牵涉到当地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程序。在这些纠纷中,有23.7%的受访企业遭到行政处罚,7.9%的受访者还涉及刑事诉讼程序。常见的一种民事案件类型是劳资纠纷,其中有21%的企业曾遭遇群体性劳资纠纷。其中,南美洲、欧洲、北美、非洲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比例较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称,福耀所在的玻璃制造业属于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动辄数亿,相比之下,10万美元的罚款“根本不算什么”,不会对公司造成实质影响。梅新育认为,尽管此次事件对福耀没有大的影响,但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工会”难题、劳资纠纷确实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里面有不同文化和政治经济结构差异的原因。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必然,海外投资可能会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对此,智纲智库深圳中心副总经理周东春认为,中国企业在机会中应需规避三大投资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一个企业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政治风险评估,判断政治风险指数和投资可行性,谋定而后动。其次是文化风险,要具备与本土文化、社会习惯和法律的兼容性。再次是市场风险,深入研究当地市场消费习惯和市场容量对于企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家企业经营得很成功,并非企业家一己之力,往往是因为他/她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不是曹德旺的谦虚之言,当屡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时,他深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