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丹东东郊,新开建的爱河大街、爱河东路、爱河西路,呈几字形在九连城地区横竖贯穿开来。新路网的铺设,让这个过去交通相对闭塞的古镇豁然开朗,也让振安区敞开了多业并举的怀抱。
“振安区工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含量不断增高,目前已有许多工业产品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领域,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区委、区政府顺势扶持引导,做强工业、做精农业、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打造丹东环城经济带。”日前,丹东市振安区委书记陈福茂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以休闲旅游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城郊区,建设富裕、文明、魅力振安”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
东北旅游新目的地
面朝风光旖旎的鸭绿江,振安区呈C字形环绕丹东的主城区。鸭绿江、五龙山、温泉、九连城古城……振安区拥有丹东近郊32%的旅游资源。
今年以来,振安区以旅游产业为牵动,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发展。鸭绿江珍珠三岛、情人岛开发,五龙山景区提档升级,九连城古城开发,通过一系列构建城郊休闲旅游带的具体举措,打造出以自然山水、温泉养生、乡村风情、近郊沟域等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全面提升。
目前,辽宁锦绣、辽宁鸿利、丹东金海、宇龙等开发企业,瞄准方兴未艾的温泉旅游产业,正与该区携手推进温泉小镇、养老养生、休闲旅游等项目。
汤山城寺院沟、五龙背孙家南大沟及楼房二道沟、九花沟等乡村生态休闲、采摘娱乐、农耕体验、沟域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饮等将成我市沟域旅游示范项目。
振安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要山有山,要水得水。他们把加强水环境治理同留住青山绿水结合起来,栽植绿化苗木80余万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00多亩,建成绿化模范村6个。通过实施爱河西支、大沙河、横道河、饮马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既保护自然生态,又改善水域景观。
目前,振安区正在建设三条道路。爱河东路,起点位于丹集线,终点位于丹绥线(爱河大桥),项目投资3900万;爱河大街,起点位于鹤大线(外环路岔道口),终点位于丹集线,项目投资9000万;爱河西路,起点位于丹绥线孙家堡,终点位于鹤大线,项目投资5000万。三条新干线,使振安区全域旅游拥有更广的辐射面。
轻工产业集聚区
振安区辖五个镇、四个街道,区域资源丰富,第一、二产业比重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产业升级、聚集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振安区今年发展工业产业的关键词,打造轻工产业集聚区则是振安区的战略目标。
截至目前,振安区全区工业企业近千户,其中规模企业39户。全区现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建立国家和省市技术中心的企业18户。一季度,全区39户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7.1%,增加值总量全市排名第2位。在重点企业中,华日理学、隆盛铸造、天晧净化等三家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1%、52.4%、27.5%。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振安区营商环境的优化。
今年以来,丹东市区镇两级科级干部对180余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联系服务,建立“企业走访日志”制度,定期走访企业并收集、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问题。振安区经信局组织辖区企业家和区镇党政干部,建立了“振安工业”微信群,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传达相关政策信息,并就全区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发展进行沟通交流。
在招商引资方面,振安区聚焦山水、城郊、边境等旅游优势,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以企引商活动,精准对接招商项目,重点引进无污染、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轻工业项目。
目前,投资4.5亿元的中地乳业乳制品深加工项目签约落户振安区,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生产酸奶、果酱等产品16万吨,产值32亿元。
精品农业示范区
作为农业大区,振安区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为进一步调整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他们把重点发展的目光投向了精品农业。
“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在振安区受到普遍欢迎,正逐步推广。大榛子、蓝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干)果产业;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农林经济,正形成系列品牌效应,以滚雪球方式带动着周边区域种植业发展。依托辽宁佳世康现代农业展示园及五龙湾农业蔬菜基地,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农业采摘、垂钓、生态旅游等都市农业项目。
今年4月,山东日照稼盛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落户汤山城镇太河村。该项目占地1200亩,其中1100亩用于软枣猕猴桃种植,50亩用于建设采摘园,50亩用于建造道路交通及临时设施。今年,基地购买优质软枣猕猴桃种苗10万株,修建作业路、园区内过路桥涵和1100亩滴灌工程,打造集农业技术开发、水果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仓储、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
在农业发展上突出“精”字基础上,“绿安鸭绿江”绿色标识将成为带动全区农业开创市场认证的一个新标准,通过农产品安全检测后,由“丹东易城”等电商销售的草莓、蓝莓、水果萝卜、菌类等农产品将树立绿色、无公害的品牌形象。同时,九花沟、李园、龙栖谷等一批旅游项目启动和运营,农民收入也明显增加,今年全区将新增农家乐、采摘观光园等10家。
“接二连三”、“隔二连三”,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了振安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的少数民族街、金融服务街、总部经济等系列创建项目,将进一步补齐振安区第三产业的短板,建设丹东城区东部新商圈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