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大水网四大工程之一的小浪底引黄工程取水口,建设者们正在大战100天,在汛期有利的施工条件下争分夺秒赶工期,一丝不苟保质量,确保进水塔如期下闸。
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围绕水生态文明,全面加快了大水网建设。大水网工程以黄河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干,通过总长近千公里的隧洞,将包括黄河和永定河、子牙河各源头的6条河流连成一体,形成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新水系,工程范围覆盖全省11个市的近3000万人口,有效地解决了我省的供水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京津冀的水问题。目前,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之一的辛安泉供水工程已经通水达效,其他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全面攻坚时期。大水网工程建成后,将为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大的水支撑。届时,全省年供水量将由“十一五”末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3亿立方米,提高了47.6%。
今年以来,我省进入了以超常举措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实施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等7条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建设决策。这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从根本上改变河流生态面貌的一项重要实践,更是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
6月7日,桑干河治理工程在大同县吉家庄村正式开工,全省七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同时启动。“七河”生态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先行,以河长制为抓手,高效节水、多策并举解决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径流衰减、植被退化、水体污染等河流生态问题。“七河”治理范围11.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总面积的72%。生态修复分工程修复、自然恢复、生态提升3个阶段进行,用总计20-25年的时间,扭转山西自明清以来不断恶化的水生态环境。目前,七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记者 范珍)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