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冀文产字【2017】6号
省文物局,河北演艺集团,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河北省文化厅关于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文化厅领导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省文化厅
2017年7月19日
按照河北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挖掘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培育特色小镇独特文化和小镇精神,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促进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创新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加强文化建设是塑造特色小镇“根”与“魂”的基础工程。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特质之一。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脉,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独特的产业文化。挖掘和培育各具特色的小镇文化,是传承发展小镇历史文脉的需要,是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独特的文化注入小镇发展,为特色小镇铸造灵魂,才能做到“形神兼备”,避免“千镇一面”。
邯郸馆陶粮画小镇(一)
(二)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特色小镇更加美好的有力抓手。
只有完善小镇的文化功能,提供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居民提供文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精神家园。只有保护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小镇靓丽的风景,让人们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才能建立起支撑小镇未来发展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运用和融入文化、创意、艺术等手段和元素,才能把小镇营建成处处流淌创意灵感、设计匠心、艺术气息的精美空间。通过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小镇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使特色小镇更加美好宜居。
(三)加强文化建设是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
特色小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落,有利于发掘提炼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文化特色的产业品牌,提升特色产业文化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邯郸馆陶粮画小镇(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依托小镇特有的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大力加强小镇文化建设,优化小镇文化生态环境,实现产业、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让小镇展现地域特色、民族风韵和时代精神,建设特色突出、功能融合、美丽宜居、传承文明的特色小镇,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把打造文化特色作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必备内容,在小镇规划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突出文化元素,弘扬产业文化,使特色小镇更加具有活力、魅力和竞争力。
2.文产融合,创新提升。坚持创新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从地域文化中挖掘、从产业发展中提炼,让地域文化元素、产业文化因子渗透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文化、科技、旅游等功能,扩大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完善服务,优化环境。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小镇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蓬勃发展,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与活力。
(三)总体目标
将区域特色文化元素、符号与现代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追求一镇一韵、一镇一品,将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生态优美精致、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历史经典产业传承新生地、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高地、新产业新业态的孵化地、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地、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活跃的创新文化、独特的产业文化、知名的品牌文化,打造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新增长点。
邯郸馆陶粮画小镇(三)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梳理小镇文化资源。
全面调查、统计、梳理特色小镇的各类文化资源,包括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能够合理保护利用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物质文化资源,匠人技艺、民风民俗等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旅游、文艺、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资源。注重梳理主导产业自身或延伸的文化资源,追溯历史渊源,深挖文化因子,理清发展脉络,塑造产业文化形态。通过梳理建立小镇文化资源目录和数据库,为小镇保护开发文化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小镇文化遗产保护。
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主线,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历史建筑修复、基础设施改善等工作,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镇经济社会协调互促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依托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建设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人文景点,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支持非遗资源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健全小镇公共文化服务。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多渠道投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建设集乡镇文化展示、宗族文化展示、乡村公约宣传、乡村讲堂、会议、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共享空间。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搭建艺术院团、文艺工作者与特色小镇的交流平台,鼓励各级文艺院团体深入特色小镇开展惠民演出,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书画家等深入特色小镇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加强特色小镇文艺人才培养,培育小镇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小镇文化品质。
衡水周窝音乐小镇(一)
(四)深掘小镇产业文化内涵。
立足主导产业优势,深入发掘产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将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提升特色产业价值。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积极建设一个研究、展示、传播主导产业的核心文化展馆,设立产品体验区,将工业文化、制作技艺引入体验式营销,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建设一个文化众创空间,以好的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业态,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品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鼓励特色小镇引进京津高端创意人才进行产业创新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链条的经济效益。
(五)支持小镇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强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文旅、文创、历史经典、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现代科技等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支持文旅小镇景区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服务,深入发掘特色民俗文化,着力开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及线路,以特色文化扩大旅游消费,进一步提升旅游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改造提升工艺美术业,支持在小镇创建文化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增强产品创意设计能力;支持小镇特色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助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积极发展创意农林业,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弘扬农业文化遗产,充分利用文化创意设计资源和手段,打造创意文化特色突出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小镇。
(六)构建小镇文化形象体系。
在文化形象硬件建设方面,小镇整体建设应体现民族、产业、地域特色风格,标志性建筑应具有独特视觉形象和文化内涵;新建建筑的风格、色彩、材质等应传承传统风貌,雕塑、小品等构筑物应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文物古迹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外观符合时代风格。在文化形象软件建设方面,打造一批戏曲、音乐、舞蹈、影视、图书、动漫、广告等精品力作,彰显人文精神,传承工艺精髓,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在特色产业形象构建方面,支持特色产品成为地理性标志产品,注重将文化元素植入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文化融入小镇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产业形象与小镇形象融合共生。
(七)培育特色小镇文化品牌。
立足区域文化积淀和主导产业特色,将文化创意有机融入小镇发展,打造特色小镇文化名片,支持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小镇,构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体系。支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特色小镇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将具备文物价值的各类遗存申报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振兴小镇传统工艺,培育工匠精神。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搭建民俗节、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产品博览节、展会论坛、文化赛事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提升特色小镇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注重现代性和国际视野,支持建设以文化创意IP、文化科技、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消费等为核心的文创类特色小镇,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新品牌。
衡水周窝音乐小镇(二)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省文化厅成立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化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厅领导任副组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负责协调推动日常工作开展。各地文化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住建、旅游、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
(二)政策支持。
支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项目优先申报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特色小镇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优先纳入省文化产业项目库。对特色小镇龙头文化企业,在申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时给予倾斜,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小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展会平台进行宣传推介,推动特色小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支持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和培训活动。
衡水周窝音乐小镇(三)
(三)督导评估。
加强工作督导调度,及时总结、评估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成果和有效做法,树立一批文化与相关产业有效融合的特色小镇典型。省文化厅将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督导和总体评价,面向全省进行通报,并报送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和有关方面,作为评价特色小镇创建、培育整体工作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