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三地将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力度,加强土肥大数据工程建设,推进“智慧土肥”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和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土肥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依托土肥大数据工程建设统一的智慧化土肥水精准管理系统、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土肥投入品监测系统、土肥信息化服务系统、土壤墒情监测与预警系统。
三地将推进精准施肥管理工程。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和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建立主要农作物精准施肥模型,大力推广高效节肥施肥技术,减少盲目施肥行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加强区域合作,针对区域差异,切实做好区域肥料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的对接,规模化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加强配方肥的示范推广应用,提高配方肥料的到位率、覆盖率。
规划提出,三地将发挥各自科技优势,以特色果蔬如葡萄、苹果、草莓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开展联合攻关,探索京津冀土肥水科技合作机制,做到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与产品示范全面跟进,打造国际一流葡萄综合经济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共赢典范。整合平台推动京津冀区域肥料生产经销企业信用评级管理体系建设,逐年从三地的有机肥、新型肥料等肥料产品和灌溉施肥设备中进行推优互认,在京津冀范围进行示范推广,五年内推优50个品牌产品。
三地还将大力实施面源污染防控工程和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根据区域土壤养分特征、农业发展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分出三个生态施肥调控区,即养分调减区、养分培肥区和养分控制区,明确不同生态区粮田、蔬菜、果树等的农田氮素盈余环境阈值和土壤有效磷环境阈值,以及关键施肥技术措施。在三地建立10个示范展示基地,组织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农民开展科学施肥技术观摩与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