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每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种植面积至少达到5000亩,实现带动农户至少8000户;驿站至少创建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品牌产品率达到95%以上;驿站物联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6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驿站实现绿色发展,80%以上的面积实现喷灌、滴灌、微灌等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生产、管理、采收、分拣、包装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本报讯(记者徐华)近日,保定市出台《关于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实施意见》,该市与河北农业大学携手培树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打造国内外农业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地、京津高端农业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京津消费市场高端农产品的供给地,为服务保障临京津、环雄安新区优质生活圈奠定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河北农业大学走出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2006年,作为“太行山道路”首批实践者之一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在顺平县创建“第壹驿站”,在“第壹驿站”的带动下,目前,8个贫困村、1700多户、5600多人脱贫致富。今年7月,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签署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据介绍,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是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的产物,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并与地方的特色产业高度融合,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是研发、推广新的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技术领先、成果和风险可控、效果可预期等特点。
在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过程中,保定将全面推广顺平县“第壹驿站”的经验做法,横向对标,纵向拓展,强化服务,让河北农大乃至京津更多优秀农业创新成果在保定转化。按照计划,到2020年,每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种植面积至少达到5000亩,实现带动农户至少8000户;驿站至少创建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品牌产品率达到95%以上;驿站物联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6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驿站实现绿色发展,80%以上的面积实现喷灌、滴灌、微灌等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生产、管理、采收、分拣、包装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据介绍,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将遵循“六个一”推进模式。“六个一”推进模式即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具有优势特色并能带动全市的主导产业,拿出一笔专项经费(首期不少于100万元,以后每年不少于30万元到50万元),明确一个企业或园区作为产业承接平台,对接一个河北农大专家团队,建设一个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山区突出绿色有机,平原突出科技高效,着力建设一批具有保定特色、能够显著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样板基地,引导保定基本形成保北蔬菜、保南特色农产品和山区林果、杂粮及食用菌的现代农业种植格局,全面提高保定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开展科技协同创新。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以驿站为载体,聚合河北农大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构建高精尖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使驿站成为集科研、孵化、中试、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地。重点加快蔬菜、畜牧、果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在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食品标准推进和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创新联盟,通过共同开展科技协作攻关和申报科技项目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进科技要素引进、成果转化应用。整合保定产业基础、行政管理及河北农业大学人才、科技优势,促进农大新成果率先在保定转化推广。发挥农大掌握先进信息资源优势,依托承接平台,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优良种质、先进技术、现代装备和发展理念,丰富保定农业科技资源。发挥驿站示范引领作用,适应京津、雄安新区高端群体的需求,压减低效产业比重,增加高效产品供给,促进保定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打造国家级农业创新样板示范工程。
做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撑。瞄准新的农业产业形态,聚集国内外先进人才和技术,着力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依托驿站,通过培训示范引领带动,培育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职业农民,为保定市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