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前往京沈客专望京隧道探访时获悉,望京隧道已顺利下穿全线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机场快轨,施工后沉降不足1毫米,创造了国内大直径盾构穿越既有建构筑物沉降控制的新纪录。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获悉,京沈客专望京隧道已顺利下穿全线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机场快轨。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备受关注的京沈客专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从北京到沈阳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比现在最快的列车节省近3个小时。按计划,京沈客专将于2020年通车运营。
昨天下午,北京晨报记者前往望京隧道施工现场进行探访。望京隧道全长8公里,是京沈客专全线唯一的双洞单线隧道,也是全线唯一的盾构隧道,隧道采用直径10.9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泥水盾构机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施工人员缩减一半。
中铁隧道局集团京沈客专京津冀段十三标项目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望京隧道单洞已顺利下穿全线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机场快轨,施工后沉降不足1毫米,创造了国内大直径盾构穿越既有建构筑物沉降控制的新纪录,将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另一条线则预计于10月以同样的施工工艺、方案下穿机场快轨。
“机场快轨时速100公里,且采用的是无人驾驶的半磁悬浮列车,为此,不能采取任何轨道防护措施,施工难度非常之大。望京隧道要达到下穿机场线隆起小于1毫米、沉降不大于2毫米的国内穿越既有线最高控制标准。也正因此,下穿机场线成为望京隧道全线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特级风险源。”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次论证方案,最终实现了用约三层楼高、直径10.9米的盾构机,将下穿机场线的沉降控制在仅0.83毫米,即不到1根绣花针粗的精度。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望京隧道下穿机场快轨用时一周,每天以15米的速度向前掘进,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施工掘进相关数据,每隔一小时就会实时传到每一位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手机上,实现对施工的实时监控。
接下来,望京隧道又将下穿东辛店村、费家村1.8公里的成片民房区,该区域内的262栋民房绝大多数没有基础,抗变形能力非常差,差异沉降不能超过5毫米。而顺利下穿机场线为后面隧道穿越这些风险点的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与信心保证。北京晨报记者 曹晶瑞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