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可 实习生 张杰)昨天是中华慈善日,京津冀三地近120家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向社会开放,部分慈善项目已辐射三地。
慈善日主场馆活动吸引了三地120余家慈善组织参加。“圆圆的可以画什么啊?”“苹果。”“红红的呢?”“太阳。”在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展位中,几名小朋友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画画。仔细一看,孩子肩膀上都带着一个黑色小装置,“这是人工耳蜗。”工作人员说,这些孩子都是听障儿童。带着孩子画画、做游戏的同时,引导这些植入耳蜗的孩子开口说话,帮助他们恢复听说能力。该中心这一项目通过网络,已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
记者从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了解到,该基金会的中华遗嘱库项目已正式在天津落地,先期在天津和平区试点运行,并已进入当地政府孵化中心。这也是中华遗嘱库走出北京的第一个跨区域落地项目。河北、天津慈善组织的不少项目也同样辐射北京,比如河北的新奥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设立教育基金,设立新奥国际教席项目聘请国外知名专家进校讲习,还通过发放奖学金等方式,每年奖励北京大学生千余名。
昨天,北京市慈善协会还在现场启动了“十元慈善”募捐活动,活动持续一年,爱心人士可登录其官网,捐助10元钱,用于帮助本市困境及留守儿童。
今年慈善周期间还设置了场外“慈善开放日”活动。京津冀三地近120家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的办公场所和项目体验点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通过“慈善地图”的指引走进身旁的慈善组织,接触和体验慈善项目。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