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宝云 通讯员 唐秋华
进入九月,兴隆县赵家店村赵国富家的板栗园里,1000余株板栗树硕果累累。老赵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虽然这些树还没到盛果期,但今年板栗收入能有3万多元,加上树下间作的中药材,今年将有7万多元进账。
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机,一片林就是一个蓄水池。繁茂的森林,优质的水源,不仅带来了绿色的生态环境,也为承德催生出更多绿色的新兴产业。
“生态环境是承德最突出优势,是承德未来最大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坚持用塞罕坝精神凝心聚力鼓舞士气,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
作为曾经的矿业大市,承德把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利用生态、经营生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该市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5%,超过传统“两黑”产业10个百分点,实现主导产业向绿色转变。
创新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让生态实现生财聚财
“做梦都没想到,林子靠‘呼吸’就能赚钱!”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二道河村党支部书记于永河说,“过去只知道砍树卖小钱儿,搞了碳汇林才明白,林子长着就是金山银山!”
从2015年开始,大滩镇1544户村民成了我省因林业碳汇交易受益的首批林农。目前,已完成碳汇交易13笔,交易量6.9万吨,收益254.1万元。承德成为全国首家开展跨区域碳汇项目的城市。
据测算,承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按照当前每立方米800元市场价折算,价值640亿元;可用于碳汇开发林地面积2800万亩,总碳汇量5320万吨。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承德创新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委托中科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资产总额达19.4万亿元,其中森林资源资产(含林地)价值量为8.2万亿元。2016年4月,承德成为全国首个公开自然资源资产的地级市。借助京津市场,承德积极探索跨区域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交易,完成排污权交易158笔、收益2390万元。
承德坚持把生态资源作为宝贵财富来看待,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积极开发生态,科学经营生态,通过发展生态实现生财聚财、涵养水源、拓展财源。“山泉水每吨能卖5000多元,是现在铁精粉价格的10多倍。”承德真溪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作为滦平县最大的矿业公司,我们如今已走上“以水替矿”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6年,承德市将天然矿泉水产业列为十大绿色产业之一,专门成立了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产业发展办公室,建成全国首家高锶康养矿泉水院士工作站。目前,承德市饮用水生产企业达到25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带动相关就业近万人。
在承德县城老牛河西岸,几栋米黄色的建筑格外显眼。“这里将以德鸣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建设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小镇。”德鸣大数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建成后它将成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承德先后与32家大数据企业集团签订总投资68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同济等高校携手,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南开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华唐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户承德。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闯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矿业红火时,对转型的问题考虑不多。现在去产能和生态环保的压力,倒逼企业转型闯新路。”宽城满族自治县新通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士民说,为了生存和发展,该公司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技术,将把尾矿砂“吃干榨净”。如今,公司11条微晶石、泡沫陶瓷、砌砖系列产品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今年一季度,公司消耗尾矿砂近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利税近千万元。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原则,承德引进一批绿色企业、建设一批绿色项目,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的绿色发展路子。依托良好的生态,积极谋划发展“十大绿色产业”,走上一条从“两黑”到绿色发展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绿色低碳增长。
围绕利用25亿吨尾矿砂,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住宅产业,推进变废为宝,实现尾矿变建材、建材变住宅,已谋划建设9个亿元以上住宅产业项目,绿色新型建材企业达到116家,年产值达到171.5亿元。重点发展钒钛新材料及延伸加工,实现钢铁“产能减半、效益倍增”目标,钒钛新材料企业已发展到12家。着力打造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已达到380万千瓦,去年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火电发电量。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特色装备、现代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超过传统“两黑”产业10个百分点。充分发挥承德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954万亩经济林,2016年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304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
巩固扩大生态优势、生态引力
——良好生态成“金字招牌”
“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使承德的生态优势不断得到巩固。”承德市长常丽虹表示。
良好的生态已成宜居宜游的“金字招牌”,有效促进了高端要素向承德聚集。2016年,承德签约引资项目86个,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44.32亿元;今年上半年,引进项目103个,总投资达到1813亿元,已到位361.6亿元,引进先进技术160项。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综合运用“假日人才库”“周末工程师”“院士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园”等方式,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经营管理团队。制定出台“1+9+N”科技创新政策包,着力打造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和京津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基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中关村信息谷、北大“黑科技”产业园、中电承德信息安全产业园等科技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在滦平金山岭长城脚下,几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医疗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项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到此安家置业。
承德通过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高端产业、人才向承德聚集。目前,承德在建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20个,总投资1224.7亿元,完成投资增长98.4%。去年以来,引进实施亿元以上生态产业项目618个,总投资4341.3亿元,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232个村通过生态旅游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