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梁金凤)金秋时节,漫步曹妃甸,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个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明气息。曹妃甸区在深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中,形成了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让全区上下遍开文明之花。
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创城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领导牵头研究部署和指导督查,分解落实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创建任务落实到单位、具体到责任人。将“为百姓谋求福祉”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坚守的宗旨,积极探索实践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远期有蓝图、中期有规划、短期有重点的目标体系。制定出台了一套规范文件,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畴,对创建工作进行持续督导考核,建立健全常态管理,加强薄弱环节整治,防止问题反弹。全区上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整治重点从一般性的环境卫生清扫向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美丽乡村(社区)建设等深层次广范围延伸。
让城市生活环境更为宜居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离不开硬件建设的支撑。曹妃甸把城市硬件提升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不间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让城市生活环境更为宜居。
以景观美化为目标,大力推动公园绿地建设。该区在对创业广场和森林公园改造提升过程中,新建了公厕,栽植了绿化苗木,建设起音乐喷泉,改造了排水系统。加强城区养护工作,每天安排车辆巡视,发现问题随时处理,累计修剪、补植绿篱900平方米,清除垃圾绿地面积18.5万平方米,更换行道死树150余株,病虫害防治药物喷洒覆盖面积37公顷。与此同时,老旧小区巷道改造提升工程、主次干道人行便道砖及路缘石提升改造工程、雨污水井盖和雨水箅子的维修更换工程也同步开展。净化公园受污水体、整改小区私搭乱建、治理自发市场顽疾、持续整治交通秩序……随着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深入,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不断落到实处。
坚持“管”与“建”并重,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该区持续聚焦城市“顽疾”和管理“短板”,明确管理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加速升级数字城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干净、整齐、畅通、文明、和谐”的城市管理目标。
让每一个角落都传播文明
如果说硬件设施是一座城市的基础,文明“软实力”便是源源不断的养分。
该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曹妃甸精神有机结合,大力弘扬崇德之风,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59人、“中国好人”7人,12人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两个家庭分别获得省级文明家庭和省级书香家庭称号。去年以来,举办全区道德讲堂集中示范活动6场次,示范带动全区100多家道德讲堂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次,激发了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精神。伴随着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出租车司机等一系列文明活动的开展,社会环境加速优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传播文明”,在曹妃甸区随处可见公益宣传条幅牌匾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以志愿服务协会为依托,实现了志愿服务常态化。
几乎在曹妃甸的每个社区,都能看见身着志愿服、头戴小红帽、手持垃圾袋的志愿者帮助社区清扫人员清理垃圾、去除墙体广告。几乎在每个交通路口,都有红袖标交通劝导队吹着哨子,指挥行人、劝导不文明行为。
曹妃甸区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也同样参与到了文明城区创建中来:机关办公室的干部职工走进社区和大街小巷,带头义务打扫卫生、整治环境,并将每周六日确定为“义务奉献日”,进行创城宣传,监督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成为创建文明城区的“排头兵”;在社区街道,广大市民自觉对楼道、自行车棚等公共区域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进行清理和整治;在校园,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向学生家长发放《创建文明城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应知应会卡》2万余份,引导家长倡导文明、革除陋习,树立“曹妃甸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识。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