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底之前,东城区的415条街巷将完成整治全新亮相,今年年底前,这个数字将上升到600条。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东城区百街千巷办公室指挥部了解到,明年,东城区将全部完成178条大街、1005条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同时,每条街巷还都将拥有符合自身历史、文化的“风貌管控导则”。
胡同展“国风”居民享“静巷”
昨天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东四三条至六条,只见胡同两侧的青灰色墙壁上新添了一种长方形的小盒子,盒子上印有东四牌楼的图案、“国风静巷”的字体以及“东四胡同”的汉语拼音。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洪雷说,这是东四地区独有的“折叠国旗座”。“以往胡同里的国旗座很简陋,就是个铁皮板加个铁管子,全新的国旗座可以在需要时打开,平时折叠起来,整齐美观,还可以当成胡同的LOGO。”目前,这样的装置已经安装完成了300个。高洪雷说,东四地区的历史文化、胡同肌理主要体现了“国风”,而规范整治后的胡同环境,还给居民则是安宁宜居的“静巷”。“未来我们还打算为胡同中的花池、建筑外立面转角、景观小品、井盖等都设计出体现古都风貌特色的标识,目前正在协调过程中。”
修缮整治后的东四胡同呈现出的是从元代到现代的北京民居风貌,而且这次的整治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院子的门道中。门道中原来的违建、煤棚都消失不见,腾出的公共区域,街道为居民“见缝插绿”,还修建了晾衣架、自行车停车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古色古香的门楼也让很多路过的人们按捺不住好奇心,想进去一探究竟,但又不免会打扰居民的私密生活。高洪雷告诉记者,胡同里有不少老居民愿意向人们展示院子的风貌,一聊起历史就滔滔不绝。“我们有这个意向,每条胡同培养几名居民‘导游’,向愿意探究胡同历史的人讲述胡同故事,并在不打扰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范围里开放有特色的院子。”
每条街巷享个性化导则
漫步在东四四条中,83号院这个目前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也拆除了过去的违建,根据应有的规制,露出了宽敞的王府式门楼。胡同西口1928年开业的恒昌瑞记大门上,“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的对联清晰在目,就连墙面也是根据建筑原貌修旧如旧,遵循古法、沿用老料,使用的是红砖。
东城区百街千巷办公室指挥部副主任杨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以往说起胡同整治,就是统一刷涂料、贴砖,现在则要精细到考究胡同里每一栋建筑物的建成时期、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建筑的历史风格。同时,东城区还在街巷整治中引入由知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为胡同的规划整治方案把关,再逐级修改,最后再将方案拿到社区与居民见面,参考居民的意见最终才能敲定。“这样的方案集中了专业知识、居民建议,才能让住在胡同里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杨希表示,下一步,东城区将实现每条街巷都有自己的“风貌管控导则”。导则将从街巷的整体定位,到门窗风格、绿化布置、灯光照明、牌匾设计都将有详细规定。
文保区未来新增车位3.8万个
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底前,整个东城区将争取完成415条街巷环境的提升,整治主要集中在前门、东四、王府井、建国门、和平里等集中连片的地区,以及南锣鼓巷、新太仓片区、龙潭街道夕照寺、光明社区等。12月底之前,基本完成600条街巷的环境提升,包括景山、北新桥、安定门等地区,基本覆盖东城区大部分地区。到2018年,东城区将全部完成178条大街、1005条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
同时,东城区将以文保区为重点新增3.8万个基本停车位。新增的方式包括错时停车、平面停车场改立体停车设施、新建地上地下停车设施等。其中,新建停车位预计将在2300个左右。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