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宝云
老李名叫李德林,今年60岁。11年前,在北京开饭店的他,回到兴隆县六道河镇周家庄村当了一名村干部。
11年来,在老李的带领下,周家庄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后进村,慢慢变成一个风景优美的美丽乡村。
周家庄村位于兴隆县西部,距北京六环不足百公里,距京冀边界仅10公里。尽管地理位置优越,但始终没有摆脱贫困。为此,年轻人都加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李德林也是其中一员。
“我没干什么力气活儿,就在北京和承德开饭店。”精明肯干、诚实守信,让李德林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始终牵挂着周家庄。
2006年,环境脏乱差、民事纠纷多的周家庄村,迎来了村里的换届选举。
“这家菜窖口冲着那家门,邻里两家一言不合,就舞刀弄枪,官司一直打到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李德林说,这些事在村里很普遍。
“有人告诉我,如果我不再外出,就选我当村干部!”李德林说,他知道那时村里就是一潭浑水,但又收不住自己想蹚浑水的腿。
渴望看到新气象的周家庄村民,相中的就是李德林这份责任心。最终,李德林成了周家庄村村委会主任。
对于一穷二白的周家庄来说,踏上发展路,需借助外力,做生意多年的李德林深知这一点。
上任伊始,李德林得知国家有扶持农村发展沼气池项目。他东奔西走,当年建成64个沼气池,实现了污水有去处,做饭有气烧。
2007年,李德林打算把走了一辈子的“泥水”路,铺成水泥路。政府提供的修路款是一公里10万元。8.6公里山路,算下来每公里需要17万元。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缺的钱怎么补?
李德林找朋友化缘来700吨水泥,又发动党员群众先干活,后给工钱。每个月设置两天作为党员义务工作日。村里买个账本,专门记录谁为村里做了什么事。“现在没钱,今后村里发展了一定还。”李德林拍着胸脯说。
在修路的203天里,只要不开会,李德林就会在工地坚持干一整天。
路通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心也齐了。2011年,李德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村“两委”班子之外,又发掘了一批热心村庄发展、甘于为村里发展出力的“编外骨干”。李春满就是骨干之一。
“德林精力很旺盛,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和我们这些‘编外骨干’聊天,一起谋划事。思路完善后,骨干们就先和村民们私下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建议。”李春满说,这一环节叫作“风险评估”,如果满意度没有达到90%,这件事就不会实施。
有了这些“编外骨干”,李德林每一项决策总能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短短几年,新村委会、村卫生所、村民服务中心先后建成,村容村貌彻底变了模样。李德林又坚持每年组织好婆婆、好党员、美丽庭院的评选,民风也为之一新。
周家庄村委会建在一座小型水库旁,山衬水,水映山,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村部墙上有一张2015年设计的发展规划图,图上标注了40多个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项目。
“这份规划早已经被否决了。”老李笑着说,一家极具实力的企业决定整体开发周家庄村。“投资超过100亿元,298户村民将整体搬迁。”面对这个大“金蛋”,老李兴奋之余,不乏冷静。
“有些地方,村民拿到补偿款后,不懂理财,花完后很快又返贫了。我要避免这种现象在周家庄村发生。”
老李又把“编外骨干”召集到了一起。“整体搬迁后,户均能得到100万元的补偿款。我们打算把每户50%的补偿款存入银行做理财。已经谈了几家银行了,初步计算,户均一年的利息2.4万元,全村大约720万元。”老李说,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就能翻一番。
此外,村集体3000万元的生态资源转让费,也会一并存入银行。“一年利息大约200万元,未来新小区的物业费、取暖费,村民新农合、社保缴费,大病救助、贫困学生上学和70岁以上老人养老费,将全部由村里承担。”李德林说。
过了几天,听“编外骨干”反馈村民对自己方案的满意度超过了90%,老李爽朗地说道:“好!那咱们就撸起袖子好好干一场!”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