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晨,碰到了当地某报纸的投递员,她跟我说,报社刚刚开会出台政策,2018年报纸全年定价288元,如果是单位订阅需要开具正式发票的话定价是366元,什么情况,为什么两种价格?
曾经的休闲、晚报、都市报类的纸媒,凭借着充实的广告费来弥补其白菜价订阅费。此时的营销策略是尽一切可能,包括订阅价格低于纸张和印刷的直接成本,用订户量、发行量和阅读量吸引广告主来投放广告,并填补发行成本,实现综合盈利。
照片与本文无关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自媒体、智能手机的出现,其广告主们可选择的余地和广告成本大大地降低了。同时,信息的同质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便捷程度的不断创新,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陈旧的思维、慢几拍的传播速度和不咸不淡的内容,真的很难再有往日的辉煌。
当广告经营出现断崖式下滑后,纸媒的经营、管理者发现,赔钱发行的模式已不堪承受了,调价、使之不低于成本线发行订阅是决策者最容易作出的一件事。
然而,现在调价会有更多的人买账吗?信息的来源、速度,包括信息传播的酸辣程度还不如一部智能手机的话,怎么接受你、怎么接这么高的订阅价格。
照片与本文无关
两种价格的出台,一是指向自费的百姓订阅;另一是指向单位或报销订阅,那么问题来了。
一、为了弥补广告的不足,调整订阅价格来平衡经营中的成本,没有问题。但任何产品的量与成本间都有一个数值来达到平衡,以目前我们传统媒体的内容支撑的这份产品,再加上调了这么高的价格,有可能会达到平衡点吗?
二、针对两类人群的订阅,出台了近百元的差价,仅仅是一张发票引起的。(个人订阅不开发票是在合理避税吗?)试问,我们有没有这种底气让开发票的不开发票,就是为了看到、读到这份报纸?而且要开发票的企业、机构、单位等等是多大的一个群体,为了近百元的费用,他们如果放弃了选择,可能连盈亏平衡点也达不到,虽然单价有如此之高。
照片与本文无关
传统媒体呀,转变观念太重要了,出台的各种政策不仅要接地气,还要有实操性,更主要的是内容,即产品质量,否则还是死。
质量不是纸的质量,不是印刷的质量,而是文字的质量,再直白地说是内容的质量,否则营销回归理性,还是扯淡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