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沈阳12月20日电(蒋山)12月20日,以规划引领乡村振兴——《辽宁省新民市乡村振兴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新民市认真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求,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实际,交出了全国首份“乡村振兴规划纲要”的新民答卷。
据了解,新民市携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以“村屯共治”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辽宁省新民市乡村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第一份全域性、全方位、全系统的乡村振兴规划纲要,为即将大规模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新民市乡村振兴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份较为系统完善的县市级“乡村振兴”纲要,具有路径探索、改革示范、特色实践的重要意义。对于东北、沈阳和新民来说,振兴乡村,资源非常丰富,缺少的是“金点子”,缺少的是市场的机制、资本的力量,特别是缺少将资源变成资本的机制、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机制、将不适宜的体制机制突破的机制。
新民市是沈阳所辖唯一县级市,区域面积3318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24个乡镇、5个街道、335个行政村。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新民市农业基础较为雄厚,但近年来愈发表现出经济增长乏力、产业转型困难的瓶颈状态,农业收益低、农村空心化、农民增收难的系列问题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新民市迅速响应,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团队,立足地方实际,结合中央精神,编制出全国首份乡村振兴规划纲要。
乡村振兴的基本点在农村,新民《纲要》聚焦村屯发展,以共建共享为突破口,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社会组织、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为抓手,旨在通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实现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在乡村有效聚合,形成多元化、制度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有效实现路径,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将新民打造成为沈阳乃至东北的“现代农业展示区”“生态宜养区”“文明传承区”“治理示范区”。
《规划纲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民实际,推进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在乡村有效聚合,力争把新民建设成为沈阳乃至东北的“现代农业展示区”“生态宜养区”“文明传承区”“治理示范区”。坚持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体现了规划性、自主性、参与性的特点,突出了改革方式、体制机制、改革主体等方面的创新,通过菜单式自选改革任务、“有改革有奖励、不改革不奖励”、创新“N+X”考核机制等措施,调动乡镇、村屯自下而上改革的积极性。特别是坚持以“村屯共治”为核心抓手,致力于破解“在哪振兴、如何振兴、谁来振兴、依何振兴、持续振兴”等难题,通过政府、村集体、农民、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促进村屯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规划纲要》提出了五个方面70余项重点任务:一是以要素聚合实现产业兴旺,提出了“全域产业体”的理念,发挥新民农业绿色、生态、文化传承等功能,推进产业特色升级、绿色提质、品牌发展、融合发展、创意发展、有序发展,建设沈阳乃至东北的“菜篮子”配给区、农业文明体验区和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展示区。二是以协调发展实现生态宜居,提出了“以产业标准倒逼生态标准”的理念,建立绿色生产治理机制、宜居生活治理机制、生态修复治理机制、生态分级奖励机制、公共服务配套机制,建设生态宜养区和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三是以多元激励实现乡风文明,提出乡土载体承接的理念,创新优秀文化宣传载体、优秀文化宣传形式、优秀乡贤参与机制、文明乡风培育机制,构建农村社会正向能量体。四是以平台创新实现治理有效,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功能,构建“党建同心圆”,强化村组织的村庄治理能力、经济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建立村庄治理协商平台、法治服务机制、政策资金整合机制,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建设。五是以发展共享实现生活富裕,组建投融资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农民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村屯帮带机制,推广产业代管机制,创新农民经营组织形式,提升政府、村集体统筹分配能力,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