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怀琛 通讯员 李同正
“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阵地。”省科技厅统计显示,2016年,我省409家科技创新平台开发新产品1863项,开发新技术、新工艺2218项;共转化新技术、新工艺1017项;新产品产业化1030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200余亿元。
科技创新平台承担着为相关学科专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的重任,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目前,全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三类科技创新平台共460家,数量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科技创新资源供给质量,2018年起我省将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倍增计划,积极推进研发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快推动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和科技资源开发共享。”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将达900家以上。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多点开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任务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在聚集创新资源、提升能力水平、服务全社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409家科技创新平台在研项目9614项、在研项目经费110.73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806项、省级项目3080项,经费38.3亿元;2016年当年新立项目4000项、经费36.63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66项、省级项目1115项,经费13.69亿元。
“汇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研发经费,聚集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成果,科技创新平台是我省创新要素的聚集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共有固定研发人员28026人,拥有分析、检测、研发试验等各类仪器设备253000余台(套)、原值176亿余元,“其中,近几年新当选的丛斌、吴以岭、田永君、张英泽院士,均出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改善研发条件等途径,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为行业和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6年,409家科技创新平台共申请专利6593件、授权专利5336件;制定或参与制订技术标准571件,其中国家和行业标准241件。
科技创新平台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验区”。“目前,我省已建的34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有178家,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有96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在研开放合作项目1905项、经费22.95亿元,其中当年新立合作项目931项、经费6.28亿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83项、经费2.26亿元,“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与创新发展需求尚有差距
近年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机遇,我省加快弥补科技创新短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10月,我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1158家,其中,建在企业的有1042家。
但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与其他先进省市相比,我省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还不能满足全省创新发展的需求。“2016年底,全省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26家,科技创新平台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例仅有7%。”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压力不仅来自于内部,外部环境同样竞争激烈。2016年底,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有255家,主要建在部属高校,建在地方高校的只有8家,我省占其中之一,即燕山大学国家亚稳材料重点实验室,若按所在省市排序,我省排全国并列第21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77家,我省有8家,在全国排并列第8位;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国排第20位。
“截至2017年10月,我省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00家,其中国家级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共346家,我省排并列第20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在全国排第11位。”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来看,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位次上仍有差距。
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
一个科技创新平台一旦确立,将在长时间内稳定存在,并不断接受运行绩效和功能实现的持续检验。因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最大特点,是高奏“进行曲”、永远“在路上”。
为确保完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从6方面苦练“内功”、唱好科技大合唱,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
在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研究国家创新平台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加大对本地区有望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单位培育力度,按照国家创新平台建设的条件和要求,把建设工作做在前面,抢抓机遇,推动升级进位。
在完成任务上下功夫。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完善申报评审程序,采取随时申报、适时评审,力争成熟一批、评审一批、建设一批;进一步优化申报条件,合理设置研发团队、研发条件、研发能力、研发产出等方面的准入指标,引导研发平台先期建设、前瞻性布局。各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资源数据库,按照成熟、培育、后备等进行分类,拟定每年建设单位,在前期筹备、申报材料编写等环节给予指导,确保按计划稳步推进。
在服务需求上下功夫。以服务全省需求、地方需求、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等为导向来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有意向、有条件建立科技平台的单位予以指导。
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主动引导促协同,鼓励申报创新平台的企业、高校院所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特别是京津高校院所、企业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主动引入促协同,京津及埠外地区整体落户我省的国家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将享受与我省科技创新平台相同的政策支持;主动服务促协同,鼓励本地区有条件的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利用京津人才、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京津建立分支研发机构,加速“京津研发、河北转化”。
在服务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各归口管理部门将在科技创新平台内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研发工作、开放合作等重要环节加强指导;加强平台与平台之间、平台与企业之间的对接等活动,加快和提高创新平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估,用好后补助奖励经费,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评促进的目的。
在政策的制定落实上下功夫。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给予科技创新平台更多的建设发展自主权和优先落实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激励政策、成果转化收益政策的权力,激发科技创新平台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打造样板。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