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3日电 (记者张烁)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以下简称《标准》),以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这是记者3日从教育部获悉的。
据悉,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问题。国家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各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促进各地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内容,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推动各地遵循教师培训工作特点,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为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奠定基础。
《标准》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习与发展、学科教学等15个学科领域18项标准,以及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等4个学科领域4项标准,共计22项标准。采取分批研制、逐步健全、形成体系的思路,分学科、分领域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体系。此次印发实施的《标准》,只涵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其它领域标准将陆续研制出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标准》的研制理念是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
《标准》分为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4个主要模块。其中,培训目标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理想状态,给教师发展“建模子”;能力诊断用于确定当前教师工作能力的实际状态,通过能力表现级差表,判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带教师个体“照镜子”;课程内容着眼于缩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素质,给教师提升“开方子”;实施要求重在为缩短差距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各地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为教师培训“找路子”。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