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发布46次药品不合格信息,涉及5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超千批次药品。记者近日梳理发现,其中近半数为中药饮片类不合格信息,占比为65.98%。在药品抽检不合格名单中,不乏知名企业。国药控股、云南白药已多次上榜。(1月17日中新网)
多家老字号药企上黑榜已不是第一次了。国药控股已上榜18次,云南白药已上榜3次。北京本草方源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百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等之前也因人参农药残留量不合格被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批评。此外,由于企业存在外购饮片贴牌包装、生产检验记录不真实、销毁生产检验销售记录、篡改或提前填写生产记录等违法违规行为,安徽易元堂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安徽食药监部门收回药品GMP证书。
“老字号药企屡上黑榜”不只是企业形象自伤,更说明有关部门对企业处罚还不到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不合格药品信息,是一种事前干预。中药材野生变家种、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重金属等情况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再不对药企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和企业只满足于通报批评,不从源头上彻底切断企业生产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念想,那“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中药材、中药饮片物料管理混乱,很长时间以来,很多药企把取得GMP证、通过各种认证检查当做“首要任务”,似乎只要把各种核查应付过去之后,就可以松口气,至于质量问题就不管了。让不合格企业上黑榜,虽然对企业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如果不“真刀真枪”,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因此,有关部门对企业生产不合格中药饮片的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制,明确上“黑榜”的次数,一旦达到上限,必须严肃处理。
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只有符不符合标准之分,而没有企业大小之分。中药饮片不合格的,不管其“老字号”有多老,都必须严肃整治。“老字号药企屡上黑榜”伤的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伤的是民众对我国的药品监管制度的信心。
食药监总局发现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及时通报,使一些“老字号”药企屡上黑榜,确实让这些“老字号”药企脸面尽失,但这还是不够的。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中药饮片抽检制度,试想,如果一旦漏检了,这些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就会流向市场。所以,有关部门必须从中药材的原料来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就要问责相关责任人。只有对多次抽检到不合格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在抽查达到一定的不合格次数后,取消他们的生产许可证,才能让更多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不再盲目图利。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