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2020年北京建成区两成土地变“海绵”消纳雨水

来源: 北京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越来越多的社区、道路和河流湖泊,都将变成可自如吸放水的“海绵”,缓解城市内涝。本市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本市建成区20%的面积将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七成雨水可就地消纳。城市如何变“海绵”,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硬化河道改种水草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设施,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渗透路面等。

“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都是重要的‘海绵’。为了保持它们吸放雨水的‘弹性’,今后将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薛明介绍说,按照传统理念,常采用工程措施把天然河道修整得形状规则,以水泥护砌替代绿草茵茵的岸坡。“因为河道越笔直,雨洪就越能迅速倾泻而下,管护的难度、成本也较小,但大量水资源白白浪费,且水体无法与自然界交换,失去了自净能力。”

今后,治理河湖坑塘时更注重健康的弯曲岸线和生态驳岸,恢复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目前,治水新理念已在部分河流得以应用。

在去年完成治理的通惠河城市副中心段,又深又陡的混凝土河槽不见了,岸坡覆上了厚实的青草,栽种了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岸边还修建了几处小瀑布,形成微型跌水景观,供市民亲水赏玩。

公建须配雨水收集设施

不符合“海绵”要求的建设项目,有望在立项审批时被卡住。

目前,本市的建设项目立项前要进行水影响评价,包括供水、排水、水土保持等多个方面,未通过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今后,对雨水的控制和利用也将作为水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薛明介绍,本市将逐步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根据高程划分排水单元,并明确每个单元的雨水径流排放总量和峰值流量,不得违规超排。”

此外,按照实施意见,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尤其是规划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都要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已建成的小区、道路、绿地、广场等,也将陆续开展海绵化改造。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州自去年就启动了试点区域的改造,目前,紫荆雅园小区等首批14个项目已陆续竣工。

中心城规划73处蓄滞洪区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蓄滞洪区的建设速度也将加快。”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去年制定的防洪排涝规划中,中心城区共规划有73处蓄滞洪区,总蓄水量超1000万立方米。汹涌而来的雨水被圈在这些蓄滞洪区中,待暴雨过后再排往下游河道,或加以利用。

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交界处,温榆河公园将在今年开工建设。这处湿地总面积44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建成后,温榆河公园将成为本市最大的蓄滞洪区。它既是改善生态的“绿肺”,又能把下游通州新城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证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

在山区,蓄滞雨洪主要靠大大小小的水库。根据规划,本市将再建钻子岭、西峰山、陈家庄、二道河和张坊5座水库,与现有的88座水库一同,可将山区83%面积的雨水收入囊中。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