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马斯克发射火箭不是啥特别伟大的行为
最初听到SpaceX要发射一辆“特斯拉”到太空中去的消息时,我以为那只是在打一个比方——实际是要发一枚卫星或者探测器,只不过质量或体积与特斯拉相当。
当我看到伊隆·马斯克的推特时才意识到,那是真的要发射一辆汽车!马斯克发了一段动画视频,模拟这辆特斯拉从发射升空到抵达火星的过程。
让我意外的是,视频做得并不具备传统的太空征服感,而是相当浪漫。从头到尾,背景音乐都是David Bowie的“Life on Mars”。
几年前,美国宇航局(NASA)改变了以自主研发设备为主的策略,欲以“打的”的方式上太空。火箭和太空船不一定是由NASA亲自研发制造,而是哪家公司做得好就用哪家。作为一家私人企业的SpaceX,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的。
把特斯拉发射到火星,成了迄今为止美国商家最为亮眼的营销事件。要超越它,估计只有苹果公司把它那个外形酷似外星飞船的总部发射到天上才能行。
其实在美国的商业环境下,“猎鹰重型”的壮举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今天没有伊隆·马斯克把特斯拉发射上太空,明天也会有一个约翰·马斯克把爱迪生发射到太空。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先讲个具体的例子吧。
我从中国来到美国以后,经常会犯选择困难症。就拿买电这件事来说,我不知道整个美国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电力公司,单就我居住的地方来说,常见的就有十来家。
每家电力公司还提供不同的套餐,就像我们的手机套餐一样,五花八门。大一点的公司提供的套餐会有十来种。这样算下来,大概有近百个套餐摆在我面前。
这些电力公司相互竞争,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客户。
比如,你来我这边签约,我先送你100美元的Visa礼品卡,半年以后我再送你一张。
或者,你全年平均月度用电量在1500-2000千瓦时之间的话,我送你多少多少钱。
还有的,是晚间用电免费,或者周末用电免费。甚至可以“包月”——只要你月用电量不超过1000千瓦时或2000千瓦时,我就收你一个均一电费。
最夸张的是上不封顶的包月套餐:不管你用多少电量,2000千瓦时也好,6000千瓦时也好,电费都是140美元。
这里面其实并没有哪个方案是最佳的,取决于你是单身狗还是大家族,是租公寓还是住别墅。
行业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电力公司就不得不想方设法留住客户。由此衍生出来五花八门的“玩法”。像那些信用良好的消费者,电力公司会提供先用电后付费方案,每个月给你寄账单。他们还希望跟你签订长期的合约,比如承诺12个月或24个月不涨价;但是,如果你中止合约,就要缴纳一大笔违约金。
绕了一大圈,这个“事”跟发射特斯拉上太空有什么关系?
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美国宇航局是一个客户,SpaceX是众多提供服务的一个商家。今天它把特斯拉发射到火星,展现了自己的服务水平。明天也许有另一家公司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
2
市场开放的竞争,可以说是体现在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信
美国的手机通信服务商有多少?维基百科上列了七八十家。美国的手机通信切换服务商的时候是不用换号的,而且往往是在网上就能操作。于是,你就看到大大小小的商家在诱惑你切换服务商。打开电视,Sprint在做广告:我们的信号可靠性跟Verizon只差1%,那你为什么要花两倍的钱去用Verizon呢?
最能体现他俩竞争多激烈的,当属今年Sprint的超级碗广告:
(AI通过计算“发现”Sprint同样的服务比Verizon更便宜,就嘲笑那个用Verizon的人,你为啥还用Verizon?)
银行
如果你打算开个银行账户,那也有十几家银行在诱惑你。Chase银行隔三差五往我的信箱里寄一封信,信封上就是“送你500美元”的大字。打开看,说的是如果你拿1.5万美元来我这里存款三个月,我就奖励你两百美元;如果你把工资账户设定在我行,我再奖励你300。
开户奖励是一种方式,还有的是用利率来吸引你。在银行官网上,它们把自己的利率和竞争对手的放在一起对照,有的网站还允许你自己添加想要对比的银行。计算结果很直观地显示出你存在这些银行一年的利息有多少。
许多老牌的银行——比如Bank of America和Chase——它们的账户有各种名目的收费。比如月费、他行ATM取现费、电汇费等等。一批新兴的网络银行没有实体的营业厅,或者全国只有一家营业厅,它们主打的特色就是“免费”,上边说的这些费用几乎都不存在。另外它们在营销时也会强调24小时网上办理的便捷性。
客户服务的质量也是各个行业在宣传中特别看重的。美国的大量客户服务是外包到印度去做的,于是有的银行就把“100%美国客服”作为一条主打特色来强调。
电视
去看看电视吧,你发现这里也是个战场。我买了台电视机,它内置了美国最流行的Roku系统。这就像是你苹果手机的iOS系统一样,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安装一千多个App。
每一个app都在提供某些观赏性的节目。有可以看电视剧的,有可以看电影的。有可以点播的,也有可以看直播的。每家平台在想方设法地做出差异化。
最声名显赫的是Netflix,它搞了一套自己的算法,用来预测观众口味,自动给你推荐可能吸引你的节目。
更为普遍的做法,则是提供自制剧和自制节目,这些都是你在其他平台看不到的。这让我很大程度上理解了,为什么美国电视剧都播得慢悠悠的,一周才一集。它要是一天两集两星期播完了,你不就跑开了吗?你在这儿一个月,它能收你一个月的服务费啊。
我家的物业
美国开放竞争的环境,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从离我最近的例子来说,我近日遇到了一件让我惊喜的事情。我前几天到物业去取快递,才知道自己“中奖”了。
原来,我所居住的公寓会把每个月按时交房租的租客放到一个奖池中,抽出一名获奖者。我是二月份的幸运获奖者。奖品是一台亚马逊售价180美元的Echo Show。物业经理把奖品交到我的手上,还请我跟奖品合影留念。这让我心里打定主意,以后每个月都按时交租。
这种玩法很有意思。我想也许是我所在的区域公寓很多,处于买方市场,房东才会想出这样的奇招来讨好房客。如果是在纽约,大概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不过虽说商家为了争取客户,给了你千万种利好方案,但其实这其中的坑还是有的,长期用下来算一算价格也不便宜。具体什么情况?或许我认真算完再来写一篇。
3
在中国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操心过买医保的事情。它跟买电一样,是不需要做选择的。到了美国,事情完全不一样。
首先,它有“医保市场”(Marketplace),你在线就能查到奥巴马时期提供的所谓Obamacare的医保方案。根据你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它提供几十个选项供你选择。
在“医保市场”之外,还有更多的“off the marketplace”的保险方案。这些方案通常是由保险销售人员来推销的。大部分方案的细节在网上并不公开,你得跟销售员谈,里面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我在一家“off the marketplace”的网站做了一次查询,然后手机和邮箱就被轰炸了。每天十几通电话打来,不同公司的销售员向我推销保险。
我住在德克萨斯州,有一个住在田纳西的哥们儿,每天晚上10点给我发来短信沟通,说可以不用电话打扰我,只要我告诉他我的生日,他就能通过短信告诉我有什么方案适合我。他每天晚上工作到10点半,有一次为了跟我沟通,一直工作到将近11点。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他又打来电话给我讲解和登记申请信息。
那么,在航天这个领域,最拼的那个人应该就是马斯克了。他多年来的一个小目标是进行火星殖民,然而在发现从俄罗斯购买火箭太过昂贵之后,他决定自己组建一个公司来建造便宜的火箭。
这个事从2001年开始搞,当中经历了许多困境,但他从未放弃,做出多项令人瞩目的“第一”:
2008年成为第一家把液态燃料火箭射入轨道的私营公司;
2012年成为第一家把飞船送去跟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私营公司;
2013年成为第一家把卫星送入对地同步轨道的私营公司。
这一次,他们成为第一家把载荷送到火星的私营公司,而且做得相当漂亮——那辆逃脱地球引力的特斯拉让人难以忘怀。马斯克不是单纯把没有感情色彩的“载荷”送入太空,而是充满了温情。在特斯拉的仪表盘上写着“不要慌张”,海上的回收平台上写着“当然我还是爱你的”,再加上David Bowie的歌曲,每个元素都让网友津津乐道。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马斯克很拼。他不但要做这件事,而且要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相信,在让载荷逃脱地球引力的事情上,SpaceX只是私营公司中的第一家,而不是最后一家,今后还会有更多公司做到这一点。
表面看起来,银行、电力、医保这些日常小事跟宇宙探索差的很远,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在SpaceX的身侧,还有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它虎视眈眈,即将在2020年首次公布自己可重复利用的“新格林”号火箭。而美国航天联合发射联盟ULA也在努力研发“伏尔甘”火箭。
竞争无处不在。
4
最近,我在美国筹备注册自己的公司,发现这个过程简单到难以置信。填一张申请表,交到州务卿办公室,过一个星期,他把盖了章的表给你寄回来,就算是成立了。
拿到批复,在税务局网站在线登记一下,用不了15分钟,就能即时拿到税号。有了这个税号,就可以在线申请银行账户。
手续就是这么简单,以至于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环节。州务卿在那张寄回来的申请表上,甚至连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没有过问。后来我对自己说,大概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某些特定行业需要另行办理许可,比如开一家脱衣舞俱乐部。但绝大多数行业,不需要另外的许可。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遍地都是小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所在的德州,有限责任公司的税是走个人所得税的,而德州又不收个人所得税。See?
公司没有州税。只有在年收入超过108万美元的时候,企业才需要缴纳0.575%的特许经营税;1000万以上才需要缴纳1%的特许经营税。这样的税收环境,是德州对小公司特别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地方。
我看到马斯克把特斯拉射出地球时,并没有感到它是“人类”的一个什么特别伟大的行为,我觉得它是一个美国蓬勃商业环境中极端但并不令人意外的进展。
而且,这样的事情未来还会层出不穷。也许是苹果公司,也许是其他的哪一家美国私企,将把自己的总部发射到外星球。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