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8月9日讯 (记者 马文文)8月9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山东省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指数全国第一,受台风影响较小,建设海洋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着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017年,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在海洋牧场投放的人工鱼礁有效限制了破坏资源的底拖网作业,为鱼类繁衍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据测算,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长5.3倍。海洋牧场拉动了海洋食品、海洋旅游、海工装备、海洋信息化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目前,山东海洋牧场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以休闲海钓为核心特色,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打造特色鲜明的“海上高尔夫”的游钓型;以投放人工鱼礁、改良海洋生态环境为核心特色,形成有利于海洋生物繁衍生长的新渔场的投礁型;以底层贝类和底栖海珍品的增殖为核心特色,实现不同品种轮捕轮养的底播型;以装备化、信息化为核心特色,利用深水大型智能网箱、大型养殖工船等载体,实现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的装备型;以立体、生态、循环养殖作为核心特色,实现集中连片多营养层级科学增养殖的田园型。
此外,2017年,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确立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的空间布局。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海洋牧场生态化、装备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全省清除近岸密集筏式养殖和杂乱小型网箱83万亩,去产能上百万吨。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累计投放具有聚鱼、护鱼效果的人工鱼礁1500万空方。选划了235处省级海洋增殖站,累计增殖放流鱼虾贝藻各类苗种560亿单位,直接投入产出比达1:17.积极推行多营养层级生态循环模式,改单一品种单层养殖为多品种轮作间作、立体养殖,改高密度养殖为合理疏养,改浅海养殖为深远海养殖。
为支撑海洋牧场建设走向深蓝,探索建设具有管护、旅游、观测、应急救援等多重功能的海洋牧场平台。国内首艘大型养殖工船于2017年在日照下水,在黄海冷水团水域进行三文鱼等高价值的海洋冷水鱼类养殖。2018年5月,世界最大、我国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武船重工建成下水,网箱周长180米,高度38米,有效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养殖产量达1500吨,显著提升了我省海洋牧场装备水平。
同时,为解决海洋牧场海面以下海洋生物状态看不见、测不到、不可控的问题,我省积极推进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打造“透明海洋牧场”。设立了20多处海底观测站,对每一个海洋牧场生产方式、产品、环境等实时在线监测,提升了海洋牧场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海况预报预警能力,实现了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
此外,着眼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综合效益,山东大力培育海洋牧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六产”。大力发展基于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藻产业基地,一株海带已延伸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化妆品、海洋新材料、海藻肥等6大产业1000多个品种。积极培育基于海洋牧场的休闲海钓产业,2014年以来,创建了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打造了“渔夫垂钓”品牌,“到山东、有鱼钓”成为业界共识和山东旅游新热点。据测算,休闲海钓活动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2014-2017年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10%。海洋牧场已成为我省拉动内需的重要板块。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