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冯立华
京张数坝、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滦南(北京)大健康和深州(北京)家具产业园……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批京津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蓬勃兴起,构建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
8月22日,由省工信厅联合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工信委共同举办的2018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与会的政、产、研、学、经等各方深入交流,探讨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新思路、新趋势和实现路径。
深化对接 发展动能悄然转换
在对接活动启动仪式上,共有10个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总金额99.82亿元,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见到实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介绍,近年来,我省累计承接京津项目近1.6万个、总投资超过1.4万亿元。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京津企业是带着项目来到会场的,“希望投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对接河北环保、新能源产业、城市相关配套服务、基础民生等项目。”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京津冀环保新能源项目的总经理宫轶称。
我省是工业大省,工业总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六位,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痛点,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怎样减少痛点?龚晓峰提出了京津冀产业链协同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类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机会的过程,缩小产业发展差距的过程就是挖掘潜力的过程,开展区域对接合作的过程就是培育市场的过程。
协同发展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清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郎聪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和河北省的一些职能部门、组织机构,保持着频繁的对接”。
向我省抛来橄榄枝的远不止武清一地。“除了看重精准对接平台,我还看重河北的营商环境。”北京恒通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俊称,他感受到了河北的诚意。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下大力优化政策环境,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对从北京、天津转移到我省的项目,在审批、用地、服务等方面,“一事一策”“一企一策”,“走出去,沉下去,贴上去”主动为企业服务。“建立了一个好机制、搭建了一批好平台、承接了一批好项目。”龚晓峰用“三好”总结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的新号角已吹响,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介绍,此次对接活动采取“1+N”的组织形式举办。“1”是指本次启动仪式,“N”是指启动仪式活动结束后,将陆续在廊坊、承德等市举办8场左右专题对接活动。
龚晓峰表示,我省要通过精准对接平台,按照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围绕各自产业发展的需求,以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提升质量效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间产业、技术、人才、资本有序合理流动,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再建新产业生态系统
“把京津冀三地整体作为一个产业生态系统考虑和规划,构建一个新产业生态系统”,在对接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提到,这个新产业生态系统与原有产业生态系统相比,优势在于京津冀三地工业资源配置更科学,产业价值链分工更合理,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增长方式从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总量投入驱动主导转向知识和技能等创新要素驱动主导。
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如何构建?黄群慧道出了这样一幅图景:“从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入手,进而推进三地产业对接和生态环境保护,最终构建一个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他提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是京、津落后产能向河北的转移,而是三地分工合作下的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公地的培育,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