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金融创新活力
综合省会石家庄的金融数据来看,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增速也是全省第一位;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亦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伴随城市经济实力的日渐雄厚,省会区域经济中心初具规模,这给打造省会“京津冀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发挥省会金融的中枢作用?其对于省会“4+4”产业发展有何深远意义及影响?请看系列报道之背景篇。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6个城市计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 上海市的规划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北京要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厦门提出要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南京的目标是中国东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工作已被武汉市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上议事日程。昆明将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建成金融机构集聚、产业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对内地城市金融业发展的调查显示,已有超过20个城市提出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全国范围来看,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实体经济对金融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国内不同金融中心梯度明显
根据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竞争力呈现较大差异,层级梯度明显。根据“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状况,整体上可以将中国的金融中心分为三级。
第一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全国性金融中心”,是具有全国性金融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该一级标准为得分在60分以上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上海、北京、深圳以100分、89.22分、62分位于前三,属于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位列第四,但得分仅为37.90,与第一梯队相去甚远。 第二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是形成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筛选标准为得分在30分以上60分以下,共有6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第三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得分在30以下,共有15个城市。
综合开发研究院(CDI)在进行多年区域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中心发展以及我国统计体系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即“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利用已经公开的统计数据,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选择中国内地24个2007年GDP在14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样本,以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5个指标体系为考量进行排名。中国内地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此后分别为:深圳、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沈阳……
加快省会“京津冀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记者从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全面提升金融中心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巩固省会全省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推动我市由全省金融中心向京津冀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业已作为省会2018年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省会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开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创新开发区规划建设,激发金融创新活力,集聚金融人才、机构和资产,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产业实力,打造京津冀区域性金融中心。对省会金融业态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十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深圳智库”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31个金融中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位居综合竞争力前四强。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位列该份榜单的第28位,与2016年相比提升了一位。据了解,该报告每年更新一次,据称可以动态反映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
从某种意义来看,如何提升省会金融业态的中枢作用,赶上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大潮,以金融为核心驱动省会“4+4”产业的高速发展,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一方面石家庄在全国金融中心中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石家庄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仍具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记者 刘文静 综合报道
【链接】
金融中心:
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
狭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商品货币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广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
金融中心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也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础。
但是,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金融力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得金融中心不可能像商业中心、贸易中心那样具有普遍性,即不是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金融中心的功能,只有少数经济中心才会发展成金融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
金融中心要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形成发达的资金市场网络,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因此要求城市提供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吸引尽可能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城市活动。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