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大戏《雄安晨曦》首次合演催人泪下
■北京奥运会舞美设计团队承担舞美设计■国庆节期间这部大戏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雄安容天下,京津冀未来!
□文/图 本报记者 石英杰
8月下旬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雄安新区干部群众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八场大型话剧《雄安晨曦》(原名《雄安人》)进入排练阶段。本报独家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月13日下午,在保定艺术剧院排练厅,经过20天排练的该剧组首次合演,来自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话剧院、安新县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作协等单位的观众边看边落泪。目前,曾经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设计的团队正在为其进行舞台设计。今年国庆节期间,这部大戏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雄安晨曦》开雄安三部曲先河
八场大型话剧《雄安晨曦》是由安新县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作协策划的反映雄安新区三县干部群众在新区初创阶段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一部大戏。该剧由保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张晓阳和副主席侯洪义联袂创作剧本,由保定约定无限演艺传媒有限公司承制,话剧《大淀》的原班人马担纲。
今年8月,本报对此事进行了独家报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国家在线、中国工人网、上海东方网等新闻网站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8月中旬,经过雄安新区管委会领导和多方专家的论证磋商,这部大戏最后定名为《雄安晨曦》,将作为雄安新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国庆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9月12日,中国杂技团舞台设计总监张速超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曾经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舞美设计。承接《雄安晨曦》舞台设计任务后,将用20天把白洋淀的水乡风情通过多媒体手段,虚实结合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历史与现实交织场景催人泪下
9月13日,记者来到剧组探班。14时左右,在条件简陋的保定艺术剧院排练厅,该剧首次合演。虽然缺少道具和布景,但演员们的演出非常投入,一板一眼逼真传神。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中,随着跌宕的剧情不断展开,现场观众们被深深打动多次洒下热泪。
在剧中第七场,淀边村企业家王建业开办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由于不符合新区整体规划需要搬迁,工作组和村干部做工作受阻。他的母亲莲奶奶是雁翎队队员的遗孤,她对儿子激动地说:“你的爷爷奶奶是为了打鬼子牺牲的,他们的死为了啥?他们连命都舍得,你那点儿损失还算啥?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几百里水乡,几千条河汊,十几万亩芦苇,都烙在娘心里了。要说离开,谁也舍不得。可如果有一天政府下了令,让咱村搬迁,怎么办?没二话,当娘的第一个搬!”这段戏将整部戏推向高潮,扮演莲奶奶的演员刘素珍感情充沛,张弛有度,人物刻画细腻传神,现场的观众和演员情不自禁掉下泪来。
看完演出,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领导和河北省话剧院院长黄平安对这部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高温排练演员汗流浃背
“今年7月份开始,安新县文广新局王迦梁局长两腿痛风持续了一个来月,上楼都困难,可正赶上这部戏的节骨眼。他忍着剧痛奔波于领导和专家之间,协调各种事务。”说起这部戏,《雄安晨曦》的制作人张晓阳感慨万分。
记者了解到,剧组25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导演张学如,今年已经68岁。9月12日, 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中午只有1个多小时吃饭和休息时间,经历了半天高强度的排练后,演员们抓紧时间吃完自己动手做的炸酱面,只能歪在椅子上抓紧睡会儿。
剧中男一号是淀边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建兴,扮演他的是曾获得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的演员王慧杰。“早晨8点开始,一直排练到下午5点半。最难受的是8月下旬,室内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近300平方米的排练厅里只有一台落地电扇,稍微一活动衣服跟水里捞出来似的。”他告诉记者,他演话剧7年,这是最贴近现实的一部大戏,就是拼也得把戏打磨好。在剧中扮演贫困户辛大婶的演员刘小艳上楼梯嘴里都在念叨台词。排练中,她的一位亲属不幸去世,她只请了半天假就赶紧跑回剧组。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