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际动态 > 正文

70岁的北约将何去何从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今年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70周年。4月2日,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晤。随后,北约各成员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北约成立70周年庆典。

北约的诞生缘于与苏联阵营的对抗,但冷战结束、对手消失后,北约却开始逆势扩张。军事集团的存在与扩张都需要敌人。曾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和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海军退役上将斯塔夫·里迪斯,将适应“9·11”后反恐战争需求的北约称为“北约2.0”版;将重新聚焦欧洲自身安全,全力应对所谓“来自俄罗斯的威胁”的北约称为“北约3.0”版。如今,美国又试图将“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拓展,“全球北约”可以称为“北约4.0”版。

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俄罗斯、中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在多个场合发表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言论。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和美国领导人的论调,今年2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在安全上越来越重视中国因素。尽管北约内部在是否把中国作为对手问题上存在争议,但美国推动“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拓展的意图和努力不容忽视。

对手消失,北约却逆势扩张

二战结束不久,并肩作战埋葬德、意、日法西斯的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所代表的国家集团迅速进入冷战状态。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讲”。随后,美国开始奉行以冷战为特征的“杜鲁门主义”外交政策,并出台以帮助西欧恢复战争创伤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以加强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影响。

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通过了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提出的议案,允许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同美洲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其他缔约国应立即协商,以便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1949年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北约作为多国军事联盟组织宣告成立。

北约拥有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和部队,以遏制和防御苏联为目的。美国是北约组织的领头国家,北约也从此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面对北约的成立,1955年5月,苏联、民主德国(即东德)、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8国在华沙共同签署《华沙条约》,结成华沙条约组织,壁垒分明地从政治和军事上对抗北约。由此,世界正式进入两大国家集团全面对抗的冷战阶段。

1990年10月3日,象征“铁幕”的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合并,民主德国(东德)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随后,苏联解体。这一事件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获得冷战的全面胜利。

对手没有了,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以所谓的“威胁”为名逆势扩张。1994年1月,第13次北约首脑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是北约东扩的重要战略步骤。1997年7月,第十四次北约首脑会议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接受首批原华约国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3国加入北约,北约东扩正式启动。

迄今为止,北约成员国已经扩大为30个,其中不仅包括原华约成员国,还包括从苏联解体分裂出去的加盟共和国,如今,另有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正积极加入北约。格鲁吉亚已经基本完成加入北约的所有手续,只待北约首脑会议正式批准。

受美国保护,还是被美国利用

“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由美国主动提出、意在帮助欧洲特别是西欧快速完成战争废墟上的国家重建,以抵御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北约的成立被视作“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也就是说,成立北约是为了便于美国担负保护欧洲盟国的责任。

北约成立70年来,美国一直在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中担当“领头羊”的角色。美国的军费开支不仅占整个北约集团防务支出的大头,而且美国基本主导了北约主要国家的军事装备研发,以保证自己领先北约盟国5~10年为原则,为北约盟国提供美军研制的最新武器装备系统,北约盟国从中获益良多。

70年来,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也有分歧,但这样的分歧总的来说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致于影响同盟的凝聚力。但是,所有这一切在特朗普上任以来被显著改变。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上任之初,就向包括北约盟国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的贸易伙伴挥舞制裁大棒。这种无区别的贸易制裁,不仅震惊了非盟友贸易伙伴,更震惊了北约盟国。随后,特朗普与北约盟国之间在防务开支上又“口水”不断。特朗普要求所有北约成员国的防务开支至少占本国GDP的2%,而现实情况是在北约成员国中,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美国、英国、波兰、希腊、爱沙尼亚5国,主要欧洲大国德国、法国均不达标。

由于特朗普狠命催讨“份子钱”,北约盟国的防务开支明显增加。在4月4日北约成立70周年庆典上,特朗普毫不客气地自夸道:“自从我当了总统,北约防务支出火箭式上升,我们必须保持这种态势。”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随声附和:“我们联手合作,让部分盟友偿付他们理应分摊的费用,支出比例还应更高才是。”

但是,特朗普的做法已经使北约盟国感觉不适、不满,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2017年5月25日至27日,北约峰会和七国集团峰会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意大利西西里岛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发出了“我们完全依靠别人的时代一定程度上已经结束了”和“欧洲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声音。今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撰文指出:“欧洲从未如此重要,欧洲也从未如此危险。”同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施压,要求德国向刻赤海峡派遣军舰。由于此举有挑衅俄罗斯的含义,被默克尔断然拒绝。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一种集体安全机制的北约,其存在理由和运行逻辑,正面临“受美国保护”还是“被美国利用”的历史抉择。以最近美俄之间就《中导条约》的博弈为例,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身军事战略的需要,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结果,必然招致俄罗斯部署针对欧洲的短、中程导弹。对此,美国心知肚明,但仍执意退出《中导条约》。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让北约欧洲盟国有苦难言。

当前,美国利用北约盟国的企图又有新的发展。在围堵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的问题上,美国不仅自己一马当先,以安全为由全力扼杀华为在美国的发展,而且强行要求欧洲盟国加入扼杀华为的行列。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威胁说,北约必须集体应对新兴挑战,包括在5G通信技术领域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如果北约成员国在自己的网络中使用华为等来自中国的系统,美国将无法与之分享信息。

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的先进5G通信技术,无疑将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助力,美国将技术问题政治化、军事化,甚至将5G通信技术发展视为新的军备竞赛的表现,说穿了是不允许任何国家在任何领域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北约在欧洲展现咄咄逼人攻势的同时,美国的“两洋战略”(大西洋和太平洋)重心明显向太平洋方向转移。特别是特朗普上任以来,不仅强调“印太战略”,并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改称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其职能和辖区也有所拓展,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正试图将“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拓展。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其行动范围早已超出欧洲。2003年,当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驻阿富汗部队的指挥权时,就已经迈出了在欧洲之外开展作战行动的第一步,也是“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转变的典型事件。今年2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在安全上越来越重视中国因素,此类言论不容忽视。

互有需要,分歧难消

特朗普一边以贸易逆差、防务开支等议题敲打北约盟国,特别是德、法等主要欧洲国家,一边却在多个场合抛出了“北约过时”的论调。仔细审视其含义会发现,特朗普并不是认为北约作为军事集团已经过时,而是认为过去那种美国承担了“过多”义务,北约盟国从中受惠而付出“太少”的游戏规则已经过时。特朗普需要的是一个各盟国承担更多防务开支,在军事上甚至政治上对美国俯首帖耳、言听计从,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北约。

可是,美国怎样说服欧洲盟国将中国视作威胁呢?显而易见,美国为了渲染“中国威胁”,不惜将中国技术、中国企业等“政治化”和“军事化”,这种“莫须有”的理由要得到北约盟国的认同,恐怕有一定的难度。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的研究结论是,5G网络使用华为通信设备的风险是有效可控的。英国的电信运营商们纷纷与华为签订5G合作协议。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多次重申:新西兰并没有禁用华为5G,也不会因美国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国家政策。北约盟国德国虽然受到美国的巨大压力,但德国公布的5G网络规章,并不排斥华为在德国5G网络建设中发挥作用。

然而,美欧关系毕竟“血浓于水”,美欧之间不仅有血脉继承关系,还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上的共同利益。这种亲近在平时可能表现得不一定明显,但在关键事情和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

对于美国及其欧洲盟国而言,决裂都是不堪承受之重。一方面,美国及其北约盟国都已经习惯和依赖北约这一集体安全机制。比如美国在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中的胜利,没有哪一次能离开北约盟国的参与。

对欧洲的北约盟国而言,正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一集体安全机制,才可以70年来以整体低于GDP的2%的防务开支保障国家安全,充分享受和平安宁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今的俄罗斯相对苏联已经实力大减,但其从苏联继承的庞大军事机器,特别是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核武库,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甚至欧洲联军无法抗衡的。

总的来说,美国与欧洲盟国在北约集体安全机制内的分歧和争执也许永远不会消除,但出于互相需要和“血浓于水”的原因,历经70年发展的北约,会在相互关系上保持一定的张力,但绝不会分崩离析。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